亞洲資本網(wǎng)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身份證改小11歲只為找工作 折射大齡求職的困境
2021-12-06 08:18:50來源: 極目新聞

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因年紀偏大找工作屢遭拒,花300元找人做了一張假身份證。雖然只是改了年齡,其他信息都沒變,但這種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日前,上海靜安警方依法對這名女子處以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據(jù)12月5日央視網(wǎng))

身份證造假是違法行為,警方處罰也是依法辦事,但一想到這位大姐犯錯違法的初衷,只是為了找份工作,靠自己的勞動掙錢,便覺得很不忍,很唏噓。

大姐原來從事的是物業(yè)保潔工作,這一行業(yè)在人們印象中,本身就應該是年紀較大的員工比較多,有經驗的會更受歡迎,沒想到也會遭遇就業(yè)年齡歧視,知道就業(yè)很“卷”,沒想到“卷”到這種程度。

處于“職場榮枯線”——35歲左右的人,恐怕都會有物傷其類的感覺。評論區(qū)就有網(wǎng)友發(fā)出“靈魂拷問”:“所以年齡大了,該怎么找工作呢?”

近年來,就業(yè)中的年齡歧視問題越來越嚴重,被歧視的年齡線也越來越前移,很多單位、企業(yè)在招聘時往往都要求35歲以下,超過35歲的人在職場舉步維艱。

而且,這種歧視與就業(yè)者的工作能力、經驗、業(yè)務素養(yǎng)都沒有任何的關系,就是純粹的“只看你老不老”。雖然部分大齡求職者,的確存在學歷偏低,知識儲備落后,技能單一的問題,但不少學歷高,能力強的求職者,也同樣被卡在年齡門檻之外。此前,“上海48歲高學歷男子致信市長求工作”就曾引發(fā)熱議。

如果說,用人單位是真的基于崗位用工需求、勞動強度,對求職者的年齡作出一定的要求,那也無可厚非,但現(xiàn)實中,很多用人單位的“年齡歧視”是盲目的、非理性的,無根據(jù)地認為“就是年輕的比較好”、“年輕的肯定腦子更活、更新潮”、“小年輕更能加班熬夜”。

事實上,許多中年員工所具備的職場經驗、社會閱歷、應變能力和敬業(yè)精神,是初生牛犢們很難在短時間內養(yǎng)成的。這些能力如果得到充分發(fā)揮,往往能創(chuàng)造比“埋頭搬磚”更豐厚的價值。關鍵在于,用人單位能否摒棄簡單將員工當成“勞動力”的想法,打破“年輕崇拜”,正視35歲人群的實際優(yōu)勢,按需求、而不是只按年齡來招人。

為了適應社會人口老齡化需求,國家正在部署延遲退休政策,鼓勵探索低齡老人靈活就業(yè)模式。但如果連稍微高齡的中年人都找不到工作,又有多少崗位留給老年人?“年齡歧視”不斷加劇,顯然與國家大政方針背道而馳,與社會經濟環(huán)境不相適應,長期如此,必然對社會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形成負面影響,不可忽視,更不能縱容。

而且,不要以為“年齡歧視”只是中老年人的事,不要覺得這是“老前輩”在和“小年輕”搶飯碗。歧視之所以可惡,就因為其本質是破壞公平,公平一旦被破壞,最終每個人的利益都會受損。年輕人之所以愿意努力奮斗,是為了今后的生活能夠過得更好,如果說,年輕的時候因為稚嫩、經驗不足,干活多工資低,而一到了35歲,就被認為是老了,面臨失業(yè)風險,這樣的生活有什么盼頭?

所以,破除“年齡歧視”,實現(xiàn)就業(yè)公平,刻不容緩。要讓有能力、有熱情的人,都能有發(fā)光發(fā)熱的機會,都有再創(chuàng)輝煌的舞臺。而引導用人單位去革新觀念,增強對不同年齡群體的包容性,除了社會要形成共識,不斷推進外,更需要法律和制度層面的引導示范。希望這一問題能盡快地、真正地得到正視和重視,讓所有奮斗者有活干,有信心,有盼頭。

關鍵詞: 身份證改小 大齡求職 違法行為 年齡歧視問題

專題新聞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zhàn)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wǎng)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