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wǎng) > 資訊 > 民生 > 正文
“與素顏和解”話題反而催生新焦慮 背后問題到底出在哪?
2022-04-14 11:11:01來源: 紅網(wǎng)

近期來,“與素顏和解”話題在各大社交平臺發(fā)酵。從短視頻博主發(fā)起挑戰(zhàn)活動,到普通網(wǎng)民參與其中,再到對女明星素顏狀況的比較,活動“反焦慮”的初衷已然變質(zhì),轉(zhuǎn)而淪為新一輪的容貌審判,將公眾卷入了更深的焦慮漩渦中。

古有“三庭五眼”“三寸金蓮”,以冰冷的數(shù)字量化審美;今有直角肩、漫畫腰、精靈耳,受消費主義的驅(qū)使,在社交平臺上對女性展開一輪又一輪的外貌凝視。盡管這些從頭到腳的嚴苛評判標準往往以專家辟謠與科普而告終,但因過度減肥患上厭食癥、因整容命喪手術(shù)臺等悲劇卻從未淡出我們的視野。據(jù)去年中青校媒的問卷調(diào)查,近六成高校女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慮。對美的定義愈發(fā)窄化是時代的癥候,此時發(fā)起“與素顏和解”的挑戰(zhàn)似乎是一股“清流”,它意在讓美妝博主們卸下妝容,關(guān)掉濾鏡,展示鏡頭背后真實的身材與樣貌,為我們勾勒出一幅“擺脫焦慮,走出自卑,正視自我”的美好圖景。然而,在經(jīng)歷過這場聲勢浩大的“反焦慮”運動后,為什么我們不但沒有走出焦慮,反而轉(zhuǎn)頭跌入了“更焦慮”的泥淖之中?

化妝與否本無高下之分,只是個人選擇,但當我們一遍遍呼吁“與素顏和解”時,其實是在反復強化這樣一種刻板印象:精致的妝容能掩蓋一切容貌缺點,而素顏本身是有瑕疵的、難以被接受的,與個人之間有著天然的矛盾。這種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思維,讓我們在點進博主相關(guān)視頻之前就帶有強烈的心理暗示,預先構(gòu)建了對“真實素顏”的想象與期待。與此同時,盲目攀比往往是滋生焦慮的土壤。《今日心理學》曾刊登的一篇封面文章《比較陷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比較與攀比的區(qū)別,認為“比較可以幫助自我進行自我認知,而攀比卻大多出自虛榮心”。一根層層嵌套的邏輯鏈條就此展開:能否走出焦慮取決于我的期待是否落空,期待是否落空又取決于我在與博主的單方面攀比中是否占上風——若博主的素顏遠超出我對“素顏”的預期水位,面對一眾“美女就是素顏都這么美”的夸贊,我便很容易再次陷入容貌焦慮的自卑感中;若博主的素顏狀態(tài)正與我的期待相仿,瀏覽著評論區(qū)“姐妹好勇”的說辭,我的容貌焦慮可能因此得到一定程度的紓解,甚至會神采奕奕地宣稱“我也與素顏和解了”。但捫心自問,這樣的“和解”,究竟源于對自我的悅納,還是盲目攀比后獲勝的優(yōu)越感在作祟?

我們之所以對女明星的素顏狀況如此好奇,說到底也是想看看褪去精致妝容的外殼后,她們的容貌是否比普通人更優(yōu)越。上一秒引以為傲的“和解”心態(tài),在下一秒可能就會遇挫。由此,建立在攀比心理上的焦慮感不會減弱,只會加深。

其實,進行正面比較本無可厚非,它有助于增進對自我的認知,但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攀比的沼澤中越陷越深——小時候比成績,長大后比學歷,畢業(yè)后比工作,動輒“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無休止的攀比讓我們身心俱疲,一旦“被比下去了”,就陷入深深的焦慮之中。

從外貌到學業(yè),從工作到生活,我們似乎從小到大都被嵌套在互相攀比的框架體系中,總是被困在名為焦慮的迷霧中打轉(zhuǎn),卻看不清真正的對手到底是誰。鼻梁高一點或低一點真有那么重要嗎?高考多一分少一分真的決定命運嗎?房子大一點小一點真的影響生活的舒適度嗎?

回到“與素顏和解”這一倡議,我們當然可以說它是個狹隘又充滿偏見的偽命題,是流量時代的消費陷阱,是男權(quán)社會的性別凝視,但在諸如此類的宏大敘事下,作為個人的我們也應(yīng)當進行反身性思考,想想自己是否存在常與他人暗中攀比的思維慣性,又是否因此平滑地陷入了他人預先埋設(shè)的陷阱。相對于較難實現(xiàn)的“反焦慮”,我們也許可以先回溯到問題的源頭,思考自己“為什么會焦慮”。

關(guān)鍵詞: 與素顏和解 顏值焦慮升級 短視頻博主新挑戰(zhàn) 女明星素顏狀態(tài)

相關(guān)新聞
專題新聞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zhàn)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wǎng)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