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民生 > 正文
“數字遺產”成Z世代遺囑中重要內容 注銷賬號成大多數人的訴求
2022-04-06 14:33:47來源: 南方都市報

日前中華遺囑庫發(fā)布了《中華遺囑庫白皮書》,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華遺囑庫最年輕的遺囑人是 17 周歲。截至2021 年底,90 后立遺囑總人數達到 1204 人。越來越多的90后、00后愿意立遺囑,而遺囑里也有相當的比例關注到了“數字遺產”。

究竟在Z 世代的眼中,要不要早立遺囑?要不要把數字遺產列入?是否愿意讓別人繼承?南都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Z世代(指1995-2009年間出生的一代人),聽聽他們對數字遺產的不同看法。

社交軟件

追星、日常 相似地記錄生活

據Hootsuite和We Are Social發(fā)布的《2022年網絡概覽報告》,社交媒體用戶增長繼續(xù)呈上升趨勢?,F在全球有 46.2 億社交媒體用戶,同比增長 10% 以上,新增4.24 億用戶。社交媒體用戶的數量現在相當于世界總人口的58.4% 。

作為46.2億社交媒體用戶之一,95后小徐喜歡電競、Kpop。上周他追的男團NCT dream回歸了。于是他每日0點都準時在豆瓣小組里更新日榜數據,每小時也會一更新歌曲的收聽量、漲跌幅和銷量等。豆瓣也是他最常用的社交軟件之一,在豆瓣興趣小組里,他幾乎不參與討論,只更新數據。

豆瓣上的明星興趣小組。

另一位95后小馮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追星女孩。但她喜歡在微博上記錄追星日常,點贊轉發(fā)各種關于自己喜愛的明星,她的微博個人簽名寫著“佛系追星”。

在社交軟件上記錄已經成為Z世代的一種生活習慣,據研究人員分析部分頭部平臺用戶賬號變化情況,認為:到21世紀末或下個世紀初,一些平臺生理死亡的數字用戶,將超過活著的用戶,其數量以十億計。由此,不僅僅是現實世界里的房產、存款,你正在沖浪所產生的數字遺產也將成為必須面對的問題。

數字遺產

打卡是因為想念

什么是數字遺產?早在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便在《保存數字遺產憲章》中提出:數字遺產是特有的人類知識及表達方式,它包括文化、教育、科學、管理信息、技術、法律、醫(yī)學以及其他以數字形式生成的信息。當人們每天都要花至少2小時 27 分鐘在社交媒體上的今天,無論是你支付寶里的余額,微信微博上發(fā)布的內容,還是王者榮耀里價格不菲的皮膚,都構成了物理肉體之外,數字的你。

當“物理的我”消失,社交媒體上留下的數字痕跡又讓懷念多了一種方式。“我有一個朋友去世了。比如某年某天我們一起做過的事,到了這個時間,我就會在微信上找他,就說今天是多少年了,我好想你啊。如果你還在的話,我們的生活會怎么樣......”00后小謝表示。

除了跟自己最親近的朋友打卡,在已逝的公開賬號下打卡也成為社交媒體時代大眾的一種弱連接。2022年4月1日是港星張國榮逝世19周年紀念日,小馮在朋友圈轉發(fā)了一首《玻璃之情》表達對他的思念。“想打卡哥哥張國榮的社交賬號,但他沒有任何社交帳號。所以就會打卡一下唐鶴德的ins(賬號)。因為很想念哥哥。”小馮表示。

熊頓,那個患癌卻以自己為原型創(chuàng)作出 《滾蛋吧腫瘤君!》的女孩于2012年逝世。截至發(fā)稿前,熊頓的最后一條動態(tài)下面依然有網友在評論區(qū)蓋樓留言。“來看看你”“今天加油吧,像你一樣。”熊頓呀,今天好嗎,那里沒有疫情吧。天天開心啊。”網友在評論區(qū)頻繁地記錄著想念,也在記錄著自己的生活。

熊頓最后一條動態(tài)下依然有網友打卡。

在這些信息依舊公開的賬號里,網友們在不同時空共同在場打卡,既成為逝者成為未被世界忘記的憑證,也是類似樹洞一樣的個人情感的寄托與陪伴。

遺囑規(guī)劃

賬號注銷 財產可列入繼承

2020年7月,中華遺囑庫迎來了年紀最小的遺囑人小亮。他是一名網絡寫手,由于自己平時作息不規(guī)律,經常在熬夜工作。他想要立下一份遺囑,遺囑里處分的財產主要是自己創(chuàng)作網絡小說的著作權和存款。他將財產分給父母和朋友。這也是2020-2021年中華遺囑庫迎來的最小遺囑人。

據悉,在2020-2021年,共有223名“00后”在中華遺囑庫立下遺囑,其處分的財產以“銀行存款”、“虛擬財產”為主,其中虛擬財產的占比達17.3%。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數字財產寫進遺囑。

對此,小徐認為,把數字遺產列入遺囑是個人對自己個人信息處理的權利,也有利于讓家人朋友在身后更好地去了解自己不展示在他們面前的一面。自己表示理解,但是自己只會把虛擬財產列入,留給家人,其余的社交平臺賬號更希望永久注銷。

對于Z世代來說,強大的隱私保護意識,讓他們對自己的事情有更多的想法和主導權,提前安排身后事或許并不難以接受,將與物質相關的資產納入繼承也是大家考慮的范圍。但畢竟網易云的一條評論,朋友圈的一條分組可見的文案,微博里一條只對朋友可見的動態(tài)都有著具體的語境和表達,這或許代表著與現實世界里截然不同的你。

“我網上沖浪的這些內容如果被別人看到有些‘社死’。所以不希望列入遺產,只希望去世后馬上銷毀。”小馮表示。

小謝也認為,有些內容比如自己去酒吧,就不對父母可見,因為他們會覺得那樣不好。

公開即“社死”,或許是更多年輕人心中的想法,哪怕是對父母公開。

關鍵詞: Z世代遺囑 多數人支持注銷賬號 00后立遺囑意愿 數字遺產安排

相關新聞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qū)飄起幸?!澳晡秲骸? /></a></li>
                                                    <li><a href=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zhàn)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