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上海。同濟大學大一新生高同學去校門口取外賣時找不到自己的外賣,她發(fā)現一名二十多歲的女子疑似校外人員,并且手拿四份外賣準備坐車離開,高同學上前查看其中一份就是自己的外賣。高同學說,自己向這名女子要其他外賣的賬單,對方稱手機沒電了,而查看外賣上的單據信息發(fā)現是同濟大學不同宿舍樓的。隨后高同學在網上發(fā)布了視頻,有同校學生前來認領。(10月10日 封面新聞)
10月10日,“女子高校門口偷外賣被當場撞破”沖上熱搜,引發(fā)網友關注。微博下也有網友表示,自己學校也有“偷外賣”的事件發(fā)生??梢?,點外賣被偷這種現象在生活當中已經“見怪不怪”,只不過便于作案的校園成了重災區(qū)。
大學生日常點外賣本就是為了不用去食堂就能吃到想吃的飯菜,或是一天滿課中午沒有時間去食堂排隊買飯。為何“外賣被偷”頻頻出現在高校?筆者認為,外賣送到,但點餐者不能及時取回,送餐騎手又要趕送下一單,正是這其中的間隙,給了偷盜者可乘之機。再加上在取餐點拿外賣的同學互不相識,給偷盜者提供了作案環(huán)境。
“大學生外賣被偷”頻頻沖上熱搜,筆者認為,此類現象發(fā)生,最主要原因當然是偷盜者個人的道德品質問題。古有嗟來之食不可食,今天明目張膽偷拿外賣,實屬小人之舉。但關于偷拿外賣行為的處罰較低,也會使得偷盜者抱著僥幸心理作案。偷拿外賣屬于偷竊行為,違反了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一般是不構成刑事犯罪,但如果多次進行盜竊的,是屬于犯罪行為。正是如此,偷盜者才能抱著僥幸心理,一次、兩次的頻頻作案。
“外賣被偷”頻頻出現,但大家也因為偷盜者無處找尋、無法處罰而息事寧人,但大學生對于點外賣的需求卻無法降低。所以,即便外賣有被偷的可能,大家還是會選擇“提心吊膽”地點外賣。
但對于偷盜者的偷竊行為,不能理解,當然也不能同情。偷拿外賣,讓點餐者無飯可吃,讓騎手為“不翼而飛”的外賣賠上幾天的辛苦錢。偷拿外賣的時候沒有顧忌到別人的難處,就應該承擔相應的后果。社會治安管理部門應該加強對此類事件的懲罰力度,讓偷盜者有一次絕不敢有第二次。
校園內外賣經常“不翼而飛”,筆者認為,一方面,高校應該加強監(jiān)管、加強教育。在取餐點安裝監(jiān)控,警示偷盜者也方便外賣被偷后的調查;或是設置專門人員在取餐點核對、發(fā)放外賣,減少拿錯外賣、偷拿外賣的幾率;又或是設置外賣存放處,用取餐碼拿取外賣。對于偷盜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經發(fā)現,就應該嚴肅處理;思想品德方面的問題,決不能容錯,受過義務教育的學生都懂得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面對部分偷竊他人外賣的學生,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此外,學校更應該換位反思。學生點外賣一方面是因為外賣本身的方便、快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食堂飯點就餐、集中就餐排長隊以及食堂菜品單一滿足不了學生多樣需求的原因。筆者認為,高校食堂應引進多樣菜品,及時更新菜品信息;完善反饋機制,了解學生的需求與自身的不足之處;增加“校園外賣”,減少學生排隊時間。相信若是校內食堂的飯菜物美價廉,并且也可以直達宿舍樓下,學生點外賣的頻次也會相應減少。
存在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而不是頻現問題,一再擱置。“大學生外賣被偷”頻上熱搜,解決問題、刻不容緩。
關鍵詞: 大學偷外賣 道德教育 大學生 作案環(huán)境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lián)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