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wǎng) > 資訊 > 民生 > 正文
農民工從“活兒挑人”到“人挑活兒”,北京工地上演“搶人大戰(zhàn)”
2019-05-09 15:41:50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西五環(huán)外的一間辦公室里,“包工頭”張勇的手機響個不停。他猛吸了幾口煙,皺著眉頭說:“一天推了三個活,因為掙不了多少錢……”

來北京20年,張勇從農民工成長為包工頭。他和手底下的農民工干了北京不少市政工程。而今“掙不了多少錢”的原因很簡單:施工單位給的工程款有限,用工成本卻“水漲船高”,中間留給他的利潤實在不多。這背后浮現(xiàn)了一個更嚴峻的現(xiàn)實問題——曾源源不斷涌向城市的農民工數(shù)量正在急劇縮減,更難有后繼之人?,F(xiàn)實中,各工程為了留住工人還不得不大幅調漲工錢。

從“活兒挑人”到“人挑活兒”

20年前,張勇從山東老家奔赴北京。當時趕上工程建設高峰,他學著揮鍬鏟土,當起了農民工。

“雖然一天只掙20塊,但大家照樣搶著干。”后來,張勇成了包工頭,帶著老鄉(xiāng)們一起干工程。村里人想跟著他到北京干活,都得托關系。沒活的時候,只要管飯、有地兒睡,大批農民工不拿工資都擠在辦公室外等活。

這一景象早已不在。張勇的勞務公司高峰期聚集著1000多農民工,如今已銳減一半;但凡有一天沒活兒,人就跑光了。因為當下農民工已經(jīng)格外搶手,尤其是掌握了一定技術的“大工”,不愁沒地方去。他說,如今已經(jīng)從“活兒挑人”變成了“人挑活兒”,即便是已經(jīng)招來的人上了工,只要不是好活兒,工人也撩挑子,說走就走。

農民工也建起微信群“互通有無”。在一個有200多農民工的微信群里,剛有人發(fā)布一條東六環(huán)工程的招工信息,立刻引來不少人回復。但大家反復打聽的是工程的位置、一天給多少錢、累不累。在農民工眼中,滿足了收入高、活不累、地不偏等諸多條件,才算好活,這才有吸引力。

在北三環(huán)修地鐵12號線某標段的項目經(jīng)理陳華對此深有體會。12號線全線位于地下,地形復雜、管線密布,大多是艱苦的暗挖工程,更不好招工,人一撥一撥地來、也一撥一撥地走。“從年前到現(xiàn)在對1000多農民工進行了入場安全教育,但現(xiàn)在只留了200人干活,剩下的800人都走了。”陳華說,當前是地鐵暗挖高峰,但暗挖工人就這么多,工人們通過微信就能知道這條線哪個標段工錢高、活好干,自然就留不住人。

實際工錢比預算定額多好幾倍

人難招、要求高,歸根結底就是缺人。“勞動力從供大于求變成求大于供,與我國人口中長期發(fā)展有關。”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關系系主任喬健說,我國勞動力在2011年達到峰值后就已經(jīng)開始遞減,每年凈值減少400萬,這其中當然包含了農民工。

這個缺口勢必反映在錢上。多個工程的負責人直言,近兩年招工成本“水漲船高”。比如隧道工程,前年的價格還是每天270元,如今已漲到400多元。

前兩年,通州一批房建、市政、配套設施工程同時上馬,幾十萬人大會戰(zhàn)。通州某管廊工程負責人給記者拿出兩本賬:正常來說,木工每天工資320元到350元,鋼筋工260元到280元;但在當年的用工高峰時,木工每天工資已達到380元到400元,鋼筋工也在350元左右。“別的工地缺人就開始漲錢,我如果不跟著漲,工人立刻就跑了。”他說。

按理說,本市建設工程都有預算定額,招投標時會依據(jù)人工定額計算總的人工成本。市住建委網(wǎng)站披露的北京4月工程造價信息中,市政工程的工日單價最低98元,最高109元;軌道工程工日單價最低99元,最高121元。

但這一定額與實際支出大相徑庭,甚至差出好幾倍。按照張勇承接的隧道工程,每天支付給工人的報酬在400元到500元之間;陳華的地鐵工程給農民工支付的報酬也遠高于住建部門公布的預算定額,達到四五百元。記者也走訪了本市住宅、地鐵、地下管廊等多個工程項目部,都明確獲悉,按照工程造價信息里定下的人工成本定額,已經(jīng)完全招不來工人。

表面看不過是用工成本增加,實際上則存在隱憂。為了能留住人,陳華在春節(jié)后給工人們每天漲了七八十元。這直接導致所在區(qū)間每延米成本增加三四百元,兩公里的隧道成本就增加了小百萬元。“工程款是死的,用工成本增加了,也就得其它部分來補虧空,可能就會對工程本身產(chǎn)生影響。”

用工制度落后引不來青壯年

20年前,張勇30歲,正值壯年,身邊的農民工大多也是這個年齡;今年,張勇50歲,他發(fā)現(xiàn)手底下的農民工也是50歲上下。“20年過去了,干這活的還是我們這代人。”讓他更擔心的是,如果這代人“退休”,建筑行業(yè)是否就“后繼無人”了。陳華也發(fā)現(xiàn),一個20人的班組里,大部分都是四五十歲的工人,30歲的工人頂多只有一兩個。

眼下,工程領域里也正費盡心思尋找可以替代人力的技術。十幾公里外的石景山,玉景陽光項目正在建設房子主體結構,小陳是為數(shù)不多的“80后”工人,他的工作內容不再是過去的現(xiàn)場澆筑,而是和其他4位年輕的工友一起“拼裝”樓房。

這棟樓房的外墻板等都是在工廠預制的,再運到工地組裝,被稱為“裝配式工藝”。此前兩年,小陳專門到技術學校里學習裝配式技術。在項目經(jīng)理李峰看來,與混凝土現(xiàn)澆作業(yè)相比,裝配式建筑作業(yè)工人減少了一半,但施工效率反而提升了至少一倍。“對于工人來說,這種工作更有含金量,收入也會更高。”

同樣在急需人力的地鐵暗挖隧道里,北京也開始嘗試“暗挖機械化”。16號線國圖站到二里溝站區(qū)間里,首次選用了機械化暗挖臺車代替人工“手刨”。過去,一個12個人的班組24小時不間斷向前挖,也只能挖出來1.5米;而用上暗挖臺車,兩名司機再配4名工人輔助,一天就能挖4到6米。然而,這種暗挖機械化還處在摸索經(jīng)驗階段,難以適用于北京全部復雜地形,徹底替代人力還不現(xiàn)實。

技術之外,用工制度上能否吸引80后、90后也格外關鍵。“80后和90后不再像他們的父輩一樣,只圖到城里打工掙筆錢回到村里蓋房子、娶媳婦,他們的權益意識更強,更想融入到城市當中。但我們這些年農民工用工制度并沒有發(fā)生實質變化。”喬健認為,建筑行業(yè)也應對過去層層轉包、分包的用工制度進行改革,應該與農民工簽訂正式的用工合同,保證相關權益;同時,在社會保障等公共政策上,也應該更加完善,才能吸引80后、90后進入行業(yè)。

關鍵詞: 農民工 工地 工錢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qū)飄起幸?!澳晡秲骸? /></a></li>
                                                    <li><a href=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zhàn)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wǎng)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