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領土、能源、經濟問題,會讓人們疏遠、割裂,甚至倒戈相向,但有一件事,注定要所有人都共同經歷和應對——氣候變暖。
一場高溫的煎熬,正在“烤”驗地球村的居民。而這背后,一道更艱難的生存命題,也擺在了許多國家面前。
有史以來第三熱 北半球正在“燃燒”
一次極為罕見的高溫熱浪,席卷了整個北半球。
據央視新聞,英國近日發(fā)布有史以來第一個異常高溫紅色預警。英國衛(wèi)生安全局也發(fā)布2004年以來的首個4級警告——“國家緊急狀態(tài)”。英國氣象局預計,異常高溫將影響包括倫敦在內的英格蘭大部分地區(qū),最高氣溫可能會達到40攝氏度,創(chuàng)下英國最高氣溫紀錄的可能性高達80%。
法國氣象部門表示,法國從12日開始迎來長達10天的高溫天氣。法國氣象局宣布,7個省處于高溫橙色預警狀態(tài),另有51個省處于高溫黃色預警狀態(tài)。據法國氣象部門預計,法國多數地區(qū)在7月18日迎來最炎熱的一天,白天最高溫度將超過40攝氏度。
截至7月17日,法國西南部持續(xù)六天的山火仍在蔓延,超過100平方公里土地被燒毀,一萬六千多人被迫撤離,火勢甚至蔓延到了當地深受歡迎的度假地點波爾多海灘。當地消防部門稱,夜間的高溫和大風使滅火工作艱難。
與此同時,西班牙的高溫天氣已經持續(xù)近一周,最高氣溫達到45.7攝氏度。7月17日當天,西班牙全境幾乎都處于高溫警報狀態(tài)。根據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健康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高溫天氣已經造成其國內360人死亡。
高溫并不只局限于歐洲,大有蔓延到全球之勢。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6月報告,北非的突尼斯創(chuàng)下了月度最高氣溫記錄。在亞洲,日本自6月下旬以來,遭遇持續(xù)高溫天氣;中國中央氣象臺17日發(fā)布高溫黃色預警,這已是中央氣象臺連續(xù)12天發(fā)布高溫預警。從上周末開始,美國中西部多地迎來高溫天氣,并將持續(xù)到本周,白天最高氣溫將突破37.7攝氏度。南極洲大部分地區(qū)6月的氣溫遠高于平均水平。
圖源:世界氣象組織(WMO)6月報告
“全球剛剛經歷了有記錄以來第三熱的六月,歐洲的月平均氣溫創(chuàng)下了有記錄以來的第二高。”世界氣象組織認為,受氣候變化影響,預計未來極端高溫將出現得更頻繁、更強烈。世界氣象組織發(fā)言人納利斯之前表示,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繼續(xù)上升,全球變暖幅度將會更大,目前所經歷的只是“未來的預兆”。
向生存“低頭”歐洲多國重啟煤炭
對于北半球這輪持續(xù)“高燒”,各國一致認為病因在氣候變化。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六次評估報告也指出,最近50年全球變暖正以過去200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速度發(fā)生,氣候系統(tǒng)不穩(wěn)定加劇。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年度氣候報告,自1880年以來,全球陸地和海洋溫度以平均每十年0.08攝氏度的速度增長;但是自1981年以來十年平均溫度增長變?yōu)?.18攝氏度,是此前增幅的兩倍多。近三十年,全球陸地海洋溫度指數迅速上升的趨勢表明,全球變暖的地區(qū)多于變冷的地區(qū)。
圖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更令人感到擔憂的是,這次熱浪來襲,正值多國能源和電力危機之際。據環(huán)球時報,葡萄牙一些地區(qū)的氣溫高達45攝氏度,但許多居民不敢使用空調,因為每月電費高達100歐元;德國多地開始限電;在意大利,政府禁止將空調溫度降低到26攝氏度。
資源短缺、電力危機,讓整個歐洲陷入抉擇時刻——是堅持執(zhí)行大刀闊斧的碳減排計劃,還是重拾煤炭發(fā)電的老路子。
火燒眉毛的當下,多國已經公開表示“求助”煤電,增加燃煤發(fā)電產量。據央視新聞,6月德國聯(lián)邦經濟和氣候保護部發(fā)表聲明說,為應對俄天然氣供應大幅減少,德國將采取一系列緊急應對措施,包括限制使用天然氣發(fā)電,轉而更多地利用煤電。
奧地利政府于6月19日決定,重啟位于南部城市梅拉赫的一家煤電廠,來應對因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引發(fā)的能源短缺。為了實現清潔能源供應目標,該電廠已于2020年春季關停。荷蘭也宣布恢復使用煤電,并表示將取消對化石燃料發(fā)電站的所有限制。
與此同時,據新華社,意大利計劃在歐盟禁運前預防性采購煤炭,同時增加火力發(fā)電量。希臘政府日前也宣布,為確保能源供應穩(wěn)定,該國將在2024年之前增加50%的煤炭產能。
“面對夏季用電和冬季采暖的客觀需求,重啟煤電也是無奈之舉。”北京億特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告訴天目新聞記者,雖然歐洲國家也在加大和加快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fā)利用進程,但遠水解不了近渴,新能源裝機擴大也需要傳統(tǒng)能源的同步支持。
祁海珅表示,當前,歐洲面臨了能源短缺和價格飆漲、歐元貶值帶來購買力下降的雙重擠壓,而歐洲又極度依賴天然氣,要么從俄羅斯的輸氣管道進口天然氣,要么進口液化天然氣重新氣化利用,但歐洲氣化設施建設不足,短時間內很難實現。
圖源:新華社
碳減排計劃“擱淺” 全球變暖敲響警鐘
在現實的生存問題面前,歐洲對給自己和世界制定的碳中和規(guī)則讓步了。這并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氣候變化導致極端高溫天氣。極端高溫天氣造成電力系統(tǒng)的尖峰負荷,威脅系統(tǒng)安全,于是部分國家重啟煤電,這將進一步加大碳排放,加劇了全球變暖。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能源市場與金融實驗室主任趙俊華告訴天目新聞記者。
眾所周知,歐盟是碳減排領域的激進改革者。早在2019年,歐盟委員會提出了“歐洲綠色協(xié)議”的旗艦計劃,旨在到2050年實現歐洲氣候碳中和,在這之前不再新增任何煤炭石化項目。而今年歐盟開啟的碳關稅計劃更是讓全球震動,倒逼全球進行碳減排,甚至會沖擊全球貿易。
“歐盟重啟煤炭,意味著制定規(guī)則的人可以隨意打破游戲規(guī)則,對于很多發(fā)展中國家和沒有完全實現工業(yè)化進程的國家敲響了警鐘。不道德綁架、不追求理想主義,從每個國家的客觀實際出發(fā),在實現碳中和的進程中久久為功,推動能源轉型升級才是關鍵。”祁海珅說。
祁海珅表示,人類文明的進步,注定伴隨著消耗能源和碳排放,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已經提前完成工業(yè)化進程和資本積累,如果想通過碳中和規(guī)則、來限制或影響發(fā)展中國家的生存權和發(fā)展權,這個行為有些“越界”。向可持續(xù)性的高質量生產和高品質的生活的發(fā)展進程中,不能僅關注單一的碳排放問題。
重啟煤電,意味著歐洲多國不得不放緩碳中和的腳步,做出與低碳轉型自相矛盾的決定。這樣看似“開倒車”的行為,是否意味著歐洲即將放棄其長期氣候戰(zhàn)略?
趙俊華認為,短期來看,重啟煤電會拖慢歐洲的能源轉型和減碳進程,但影響是暫時性的。首先,美國、中東、澳大利亞等地區(qū)有替代氣源,阻礙它們替代俄羅斯天然氣的主要因素是歐洲LNG的基礎設施不足,若歐洲加大在油氣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最遲3-5年就有可能擺脫對俄羅斯油氣的依賴。
“重啟煤電并不意味著歐洲整體在氣候變化政策上的轉向,只是歐洲在當前的特殊背景下,為了保障短期能源安全所做的技術性妥協(xié)。比如德國在淡化2035年實現100%新能源供電目標的同時,又將2030年新能源供電的比例提升至80%。雖然歐洲在短期內雖然不得不延緩了減碳進程,但進一步刺激了歐洲加快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的決心。”趙俊華說。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lián)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