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升級引發(fā)了汽車行業(yè)的震蕩,全球各大車企先后發(fā)布聲明,宣布暫停俄羅斯市場的業(yè)務。
近日,俄羅斯最大的卡車制造商卡瑪斯(Kamaz)正式確認,德國、瑞典、美國等國家的卡車和零部件供應商已停止向其供貨。
俄卡車業(yè)遭遇供應鏈危機
俄烏沖突使得俄羅斯汽車產業(yè)充滿不確定性。在此影響下,歐美卡車和零部件制造商紛紛斷供,包括沃爾沃、戴姆勒卡車、康明斯在內的歐美企業(yè)均暫停了在俄業(yè)務。
2月28日,戴姆勒集團表示,公司將立即暫停其在俄羅斯的業(yè)務,包括與卡車制造商卡瑪斯的合作。據外媒報道,“暫停業(yè)務”包括停止零部件供應、停止聯合生產,并在未來出售相關俄羅斯企業(yè)的股份。據悉,戴姆勒集團與卡瑪斯已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并持有卡瑪斯15%的股份,同時卡瑪斯還為戴姆勒旗下的奔馳卡車代工駕駛室等零部件。此次暫停合作,對于卡瑪斯來說影響巨大。
同一時間發(fā)聲的還有瑞典卡車制造商沃爾沃集團。沃爾沃方面表示,鑒于與俄羅斯貿易存在潛在風險,將暫停在俄羅斯的所有生產和銷售業(yè)務。
隨著制裁力度的不斷加大,除戴姆勒和沃爾沃集團之外,目前已有不少跨國商用車及零部件企業(yè)官宣將根據當前局勢重新評估在俄羅斯的業(yè)務。其中,斯堪尼亞和達夫均做出了相關聲明,將停止向俄羅斯市場供貨。美國卡車發(fā)動機制造商康明斯雖然拒絕討論與卡瑪斯的關系,但預計俄烏局勢將對其在俄羅斯的業(yè)務產生“一定影響”。
“歐美卡車和零部件企業(yè)集體斷供,對俄羅斯卡車行業(yè)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有商用車行業(yè)專家表示,在供應鏈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局勢的變化帶來的結果一定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隨著俄烏局勢陷入焦灼,歐美商用車企業(yè)與俄羅斯市場‘劃清界線’是遲早的事,這將給俄羅斯卡車產業(yè)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商用車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鐘渭平告訴記者,“卡瑪斯所生產的車型中,大部分關鍵部件由歐洲卡車和零部件企業(yè)提供,包括駕駛室、變速器、發(fā)動機以及燃油系統(tǒng)等。目前來看,卡瑪斯暫時還能依靠一些庫存部件進行生產,但隨著后續(xù)制裁措施的進一步啟動,卡瑪斯很可能會陷入停產的境地。”
“缺口”能否成中國卡車“風口”
一直以來,歐美卡車在俄羅斯市場占有較大比重,比如長途運輸所使用的卡車基本以“歐美系”為主。與此同時,斯堪尼亞、沃爾沃、奔馳、達夫、依維柯、雷諾、曼恩的產品在俄羅斯高端卡車市場更是成為了“香餑餑”。
近年來,中國汽車在俄羅斯市場的占比一直呈上升趨勢。在乘用車領域,中國轎車在俄羅斯汽車市場隨處可見,其中,長城、奇瑞、吉利等中國自主品牌均占有較大份額。在卡車領域,以中國重汽、福田汽車、陜汽、一汽解放為代表的中國重卡品牌近年來不斷向俄羅斯市場滲透,市場占有率也在穩(wěn)步提升。
因此,在歐美卡車企業(yè)停止對俄羅斯市場供貨的背景下,俄羅斯媒體已經開始討論用中國卡車做替代的事宜。對此,不少汽車分析師認為,動蕩局勢下,或成為中國卡車品牌進軍俄羅斯市場最好的機會。
“近年來,隨著中國汽車工業(yè)的崛起,中國卡車技術的進步有目共睹,在國際上已處于中高檔水平,并逐漸受到國外用戶的認可。雖然目前中國卡車品牌在俄羅斯市場仍算‘小眾’,但此次歐美企業(yè)的集體退出,給了中國卡車企業(yè)絕佳的‘填補空缺’的機會。”業(yè)內專家表示。
事實上,在被歐美孤立之后,供俄羅斯選擇的卡車品牌并不多。近期,日韓一些卡車企業(yè)也宣布,暫停在俄羅斯生產和銷售汽車。這樣一來,俄羅斯的選擇余地就更少了。綜合來看,用中國卡車做替代無疑是最佳選擇。
“隨著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中國卡車進入俄羅斯市場的機會大大增加。”不過,鐘渭平表示,由于長期使用歐美卡車,俄羅斯的運輸從業(yè)者對卡車品質要求非常高。相較而言,中國卡車產品在可靠性、燃油經濟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今,拿中國卡車去填補歐美車企留下的空缺,短期內并不現實。
卡瑪斯危機折射供應鏈自主可控必要性
俄烏沖突,讓本就飽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和原材料價格暴漲的全球汽車行業(yè)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同時也讓業(yè)界對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可控、加速零部件本土化替代,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如今,俄羅斯卡車行業(yè)面臨的危機,或許未來也會在國內卡車行業(yè)中出現。因此,我們必須要吸取教訓,加強供應鏈自主可控是十分必要的。”鐘渭平坦言。
“雖然供應鏈自主可控被頻繁提及,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我們與歐美國家仍存在差距,博世、電裝、采埃孚、德爾福等為代表的國際巨頭依然掌握著核心技術話語權。”業(yè)內專家告訴記者,在中國汽車供應鏈體系中,并不缺“本土化”,缺的是真正有價值的“本土化”。此次俄烏沖突事件,給中國零部件企業(yè)很大的警醒,他們應重新審視,不能再走低價值輸出的路線,應進行供應鏈體系的重建與改革,做到有價值的“本土化”,這才是零部件企業(yè)及中國汽車產業(yè)鏈亟需做的事。只有這樣,中國本土供應鏈才能更有韌性,再遇外部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時,才會有回旋的余地。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汽車行業(yè)的多位代表委員就產業(yè)鏈自主可控的話題發(fā)聲。如今,打造自主可控的汽車產業(yè)鏈已成為當務之急。“解決核心關鍵零部件被‘卡脖子’的問題,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需要長期投入,技術突破更要耐得住寂寞。對國內整零企業(yè)而言,需要靜下心來進行技術研發(fā),突破技術瓶頸。”商用車專家譚秀卿說道。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