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焦點新聞 > 正文
餐飲行業(yè)成隱性消費“重災區(qū)” 監(jiān)管力度還須強化
2021-09-28 10:33:43來源: 工人日報

近日,廣東深圳市民王女士向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投訴稱,她和朋友在外就餐結賬時發(fā)現每份餐具被收取了3元錢。從餐具費到餐位費,從茶水費到醬料費,記者調查發(fā)現,餐飲行業(yè)存在各式各樣的隱性消費,點餐時店家不主動告知需要收費,結賬時卻計入賬單。(見9月25日《法治日報》)

事先不告知,事后須埋單,這樣的隱性消費在餐飲行業(yè)由來已久。餐位費、紙巾費、茶水費、服務費、烤盤費等套路,讓人防不勝防,甚至餐桌上的一壺白開水,都可能在結賬時被告知“收費10元”。用消費者的話說,“只要幾個人一坐下,啥也沒點就已經消費了幾十元”。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價格法》相關規(guī)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經營者銷售、收購商品和提供服務,應當按照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規(guī)定明碼標價,注明商品的品名、產地、規(guī)格、等級、計價單位、價格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情況;經營者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等等。隱性消費顯然與這些規(guī)定相違背。

現實生活中,不少消費者面對商家的隱性消費套路大都選擇隱忍。有的認為隱性消費比較普遍,有的覺得為了十幾元、幾十元和商家理論不值當。

對消費者來說,有時更應該“勿以權小而不維”。維權的意義,不僅在于金額本身,更是要表明拒絕被隨意侵權的態(tài)度,讓商家不敢“店大欺客”。從以往消費者的維權成功經歷來看,只要指出隱性消費的違規(guī)之處,據理力爭,商家往往都能免除這筆費用。

此外,有關部門應加大監(jiān)管力度,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提高商家侵權代價。比如,有的地方的消費者委員會開通了專門投訴和解平臺,消費者在遇到消費糾紛時,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一鍵舉報——各地各部門應加強監(jiān)管手段的創(chuàng)新,打通消費維權“最后一公里”。同時,在處理隱性消費糾紛后,相關部門可以及時向社會公開典型案例和常見手段,從而對于商家起到警示震懾作用,幫助消費者識別和防范消費陷阱。

關鍵詞: 隱性消費 餐飲行業(yè) 監(jiān)管力度 茶水費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qū)飄起幸?!澳晡秲骸? /></a></li>
                                                    <li><a href=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zhàn)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