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5日電 (何路曼) 當?shù)貢r間24日,為期40天的“顏真卿特別展”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東博)落幕。這場展覽因臺北故宮將鎮(zhèn)館之寶《祭侄文稿》外借而引發(fā)的爭議,不會隨著展期結束而畫上句號。蔡英文當局盡顯“媚態(tài)”和“軟獨”背后的心思昭然若揭,但阻擋不住的,卻是兩岸民眾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認同與歸屬。
2019年2月23日下午,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觀眾為參觀“顏真卿特別展”排隊。(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漂洋過海,“天下第二行書”引發(fā)的爭議
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顏真卿收復常山郡,命人至河北尋得顏季明頭顱,揮淚寫下《祭侄文稿》一文,23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234字。這個在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2012年時被臺當局核定為“國寶”。
為了欣賞這一難得一見的真跡,很多中國游客特地飛往日本。有參觀者表示,“早上9點去了東博,買票30分鐘,進館60分鐘”,“不過能夠親眼一睹,真的還是很值得”。也有中國觀眾感嘆,在異國他鄉(xiāng)看到充滿家仇國恨的悲壯祭文,“內心忍不住感到沉痛”。
臺北故宮出借唐代顏真卿“祭侄文稿”給東京國立博物館,1月15日首度亮相。(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攝)
據悉,《祭侄文稿》被安排在一個獨立的展廳,展出規(guī)格較高,除中文古文外,內容還被翻譯成了日、英、韓等語言?!都乐段母濉非坝袛?shù)位工作人員專門看護管理,觀眾需要排隊,且不被允許在作品前持續(xù)停留。
2月23日,展覽結束的前一天,在日本工作的華人張先生排了近2個小時的隊,才看到《祭侄文稿》的廬山真面目。他對中新網記者表示,“里面全部禁止拍照,查的也挺嚴的,手機都不能掏出來”,直到晚上6點,依然有很多人在排隊等待參觀。張先生說:“看到日本人對中國文化那么感興趣,感覺很自豪。”
“顏真卿特別展”于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然而,此次展覽中的一個細節(jié),引發(fā)了中日網友的不滿——一款《祭侄文稿》樣式的點心盒,以及用《祭侄文稿》中漢字制成的醬油碟,出現(xiàn)在展覽文創(chuàng)商品區(qū)。
一篇被稱為“字字泣血,鐵骨錚錚”的祭文,竟變成了點心的包裝封面。
有網友感慨,不知買了這盒點心的日本參觀者,如果知道這段歷史,是否還吃得下去。還有網友批評道,“用祭文做這種商品太不合適了”。“這是對寶藏的侮辱”,在社交媒體上,也有日本網民認為這樣做不尊重作品。
資料圖片:《祭侄文稿》。(圖片來源:臺北故宮博物院網站)
而對于日本文創(chuàng)商品的爭議,再次讓臺北故宮博物院將如此珍貴的文物送去日本展出的行為,受到質疑。
這一盡顯“媚態(tài)”的做法,在展覽開幕前就引發(fā)了兩岸民眾的批評。有島內網友直諷民進黨是“賣臺集團”。還有網友痛批,“‘國寶’是全民的,不是給你(民進黨)當權者的”。臺灣評論家黃智賢說:“我無以言喻我的悲哀與憤怒!”
華東師范大學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研究員樊波成表示,《祭侄文稿》幾乎可以說是唐代書法的最高代表,而且是富有感情的真跡、無法復制。《祭侄文稿》紙卷出爐近1400年,其脆弱可想而知,堪稱“展一次傷一次”。
資料圖片:臺北故宮南部院區(qū)(位于嘉義縣太保市)。中新社記者陳小愿攝
制造兩岸對立,蔡當局“文化臺獨”愈演愈烈
其實,這已經不是臺灣當局第一次在文化方面因做法不當,而招致批評不滿了。自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文化臺獨”的現(xiàn)象愈演愈烈。
宣布廢止課綱微調、禁止大陸及港澳學者借閱臺灣“國史館”資料、撤除臺北故宮南院十二獸首陳列、拆除臺灣抗戰(zhàn)紀念碑……蔡英文的一系列舉動,不僅撕裂臺灣社會,還制造了兩岸對立。
資料圖片:蔡英文(左)。中新社記者張曉曦攝
蔡英文當局刻意“洗綠”臺灣“中華文化總會”。島內輿論直指此舉乃變“中華文化總會”為“臺灣文化總會”之先聲,必定造成兩岸文化認同的障礙。
此外,蔡英文陣營更有人拋出應禁止臺灣青少年“扯鈴(空竹)”,因為“扯鈴也是中國文化,是幫中國統(tǒng)戰(zhàn)”的奇談怪論,引發(fā)島內輿論強烈反對。
資料圖片:《祭侄文稿》(圖片來源:臺北故宮博物院網站)
《祭侄文稿》里,留下了這樣一枚印章——“子孫保之”。對中國人而言,書法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傳承著文明深層的理念、認同與共同記憶。
文化認同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基礎。我國是有著悠久歷史、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融合統(tǒng)一始終是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大勢。
許多參觀者都在《祭侄文稿》前駐足,仔細端詳。(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黃菁菁攝)
下一次展出,能否出現(xiàn)在大陸?
大陸文化學者、書法家榮宏君表示,《祭侄文稿》分量不言而喻,有很多大陸文化人感慨,中國著名書法家的墨寶,更應先與兩岸分享。
為什么臺北故宮這次會把《祭侄文稿》借給日本,但目前還不會出借給大陸博物館?
中國拍賣行業(yè)協(xié)會法律咨詢與理論研究委員會委員季濤曾對此進行過解釋,他表示,因為,臺北故宮的絕大部分文物是在上世紀30-40年代為躲避日軍占領,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南遷”而最終運到了臺灣。兩岸對這些“南遷”文物的所有權歸屬上原有分歧。臺灣方面擔心他們的藏品到大陸展出可能會遭扣押,一直要求大陸制定“司法免扣押”法規(guī)才肯借出文物。
資料圖片:2月7日,臺北故宮,游客排隊欣賞瓷器藏品。中新社記者孔任遠攝
但其實,早在2013年,國臺辦就曾做出過承諾:大陸支持、鼓勵兩岸文博機構加強兩岸文物雙向交流,不會出現(xiàn)臺灣方面擔心的問題,即司法扣押問題。
自1984年起,臺北故宮博物院陸續(xù)精選出70件名作列為限展品,規(guī)定每次最多僅能展出42天,展后須休息3年以上,《祭侄文稿》便在其中。
如今,“顏真卿特別展”在日本落幕,不知,這個“民族的瑰寶”3年后的下一次展出,能否出現(xiàn)在大陸。(完)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lián)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