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機業(yè)務逐步失去吸引力,尤其在第二大市場的份額被華為碾壓,蘋果公司需要新的故事來支撐其估值、股價、想象空間。
蘋果股價需要新的故事支撐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凱蒂•休伯蒂(Katy Huberty)預計,今年蘋果將在汽車研發(fā)上投入近19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1300億)。蘋果公司披露的業(yè)績顯示,從2019年四季度開始,iPhone業(yè)務就開始出現下降,疫情又加速了蘋果傳統(tǒng)業(yè)務的低迷,2020年第二季度凈利潤下降3%。 在蘋果手機份額逐步縮水,尤其在中國的蘋果用戶越來越多的選擇華為手機時,特斯拉汽車在中國風生水起,并受到中國市場和消費者的歡迎,汽車似乎成為中美貿易戰(zhàn)下的一個例外,這可能也吸引了蘋果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蘋果早就布局汽車業(yè)務,挖角的特斯拉員工超過300人,甚至早在特斯拉還未打算建立中國工廠之前,就有消息傳出蘋果考慮在中國建立汽車工廠。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凱蒂•休伯蒂(Katy Huberty)預計,今年蘋果將在汽車研發(fā)上投入近190億美元,作為對比,休伯蒂表示整個汽車行業(yè)的研發(fā)支出為800億-1000億美元。大量資金涌入汽車研發(fā),是蘋果和其他科技公司有可能顛覆汽車市場的原因之一。 休伯蒂透露,蘋果公司將汽車技術視為“一個巨大的市場”,類似于其對健康和金融技術的看法。休伯蒂預測蘋果的最終目標,是在汽車技術方面研發(fā)“垂直整合解決方案”。 截止5月25日,蘋果公司市值為1.38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0萬億),巨大市值的核心基礎是手機業(yè)務及其附加的應用商店。不過,隨著手機業(yè)務在全球的競爭日益激化,尤其在中國市場的低迷,加之手機技術門檻較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參與者,蘋果公司需要一個新增的巨大業(yè)務來維持股價和市值的想象空間。 尤其是在2019年第四季度,iPhone當季實現營收333.62億美元,較2018年同期的367.55億美元下降9%。Mac在去年四季度實現營收69.91億美元,較2018年同期的73.4億美元也下跌近4%。 受疫情的影響,蘋果公司的業(yè)績在2020年變得更糟糕。蘋果在今年五月份發(fā)布2020財年第二財季業(yè)績。報告顯示,蘋果公司第二財季凈營收為583.1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80.15億美元增長1%;凈利潤為112.4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5.61億美元下降3%。蘋果公司第二財季大中華區(qū)營收為94.55億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02.18億美元。 種種跡象顯示,如果蘋果公司無法維持產品創(chuàng)新,可能將失去其吸引力,從而影響其估值,但傳統(tǒng)的功能機變成智能手機業(yè)務的創(chuàng)新,實際上已經達到天花板,只有相對傳統(tǒng)的汽車才剛剛開始迎接互聯網,因為貿易戰(zhàn)、疫情等因素對手機業(yè)務的進一步影響,蘋果公司急需一個新故事。 蘋果對汽車業(yè)務的興趣由來已久,2013年,蘋果宣布向汽車領域進軍,宣布iOS in the Car計劃。iOS in the Car 計劃宣布之后,蘋果對這一系統(tǒng)給予高度重視。2014年,蘋果正式將 iOS in the Car 更名為 CarPlay的車載系統(tǒng),蘋果CarPlay的發(fā)布向其他科技企業(yè)釋放了一個很強烈的信號,即爭奪智能車載系統(tǒng)市場,尤其是傳遞出汽車將變成更大型號的智能手機。 如果認為蘋果只是希望提供車聯網娛樂系統(tǒng),可能低估了蘋果的野心,蘋果公司在2015年開始就已經在積累傳統(tǒng)汽車硬件的人才,當時蘋果招募了前克萊斯勒汽車集團的高級副總裁Doug Betts的加盟,之前他在克萊斯勒負責的是全球主導產品的質量和服務工作,而從來自Linkedin的個人資料顯示,他在2015年7月正式開始為蘋果工作。 之后,蘋果公司將挖墻腳的目光瞄準了特斯拉公司,2017年蘋果吸納了大量的前特斯拉員工,涉及領域包括:制造,安全和軟件工程師,到2018年8月,僅從領英的數據就顯示蘋果公司就已經挖走了46位原本在特斯拉工作、然后跳槽到蘋果的員工。 根據領英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蘋果公司從福田汽車挖走的員工達到170人,特斯拉更成為蘋果挖角的核心,蘋果挖走的特斯拉員工人數超過300人。如今這一數據已然超過500人。 被挖角的核心成員中,包括了特斯拉首席汽車設計師安德魯•金、特斯拉驅動副總裁Michael Schwekutsch、特斯拉原高級副總裁Doug Field、特斯拉工程副總裁Steve MacManus。由于上述四名特斯拉核心人員分別主管汽車車身設計、汽車動力系統(tǒng)、車輛研發(fā)工程、汽車內飾四個領域,這實際上意味著特斯拉的挖角指向了整車,而非僅僅成為各大汽車公司某個零部件或娛樂系統(tǒng)的供應商。 特斯拉發(fā)言人當時就蘋果挖角指出,蘋果在資金實力上是自己的“100倍”,因此很難在薪酬待遇的競爭上占據優(yōu)勢。 “公司希望員工的未來更好,選擇在特斯拉工作是一種挑戰(zhàn)。蘋果的錢比我們多100倍,因此對方當然有能力支付更多的工資。我們正在與傳統(tǒng)汽車公司進行極其艱難的競爭,這些公司的生產數量也是我們的100倍,因此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我們甚至沒錢做廣告、沒錢請代言人或提供大量的折扣,所以我們必須要靠產品的品質來生存。盡管如此,我們相信自己的使命,犧牲時間來與消極情緒進行斗爭。我們要帶領全世界向可持續(xù)能源領域轉變,我們必須這么做。”特斯拉發(fā)言人表示。 那么蘋果公司為何加大了汽車研發(fā)的資金投入,市場人士認為,蘋果公司一直將特斯拉視為主要競爭對手,而當特斯拉于2020年1月7日將Model 3首次交付用戶,上海超級工廠的生產創(chuàng)新高,特斯拉的中國業(yè)務已令蘋果眼紅。 因為美國與華為手機、5G業(yè)務的緊張關系,華為的手機業(yè)務成為中國市場贏家,依賴于中國市場的蘋果公司,如果其核心業(yè)務繼續(xù)綁定手機領域,在貿易戰(zhàn)背景下可能存在某些不確定性因素。 由于華為手機喪失了美國市場,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地位也岌岌可危,手機成為貿易戰(zhàn)的一個關鍵領域,但汽車似乎是貿易戰(zhàn)下的一個例外,特斯拉汽車工廠受到了中國的歡迎,甚至還得到了中國銀行財團的融資支持。 Canalys數據顯示,2019年蘋果iPhone在國內市場的銷量為2750萬臺,市場份額也由8.7%下滑到了7.5%,與2018年相比下滑了21%。與此相反的是,華為手機出貨量從一年前的1.048億部躍升至2019年的1.42億部,增幅為35.5%。 手機顯然已正成為貿易戰(zhàn)的關鍵領域,影響到消費者的選擇,根據阿里巴巴線上渠道數據,華為Mate 30系列的中國購買者,超過40%來自于蘋果用戶。 與手機完全不同的是,汽車顯然未受到貿易戰(zhàn)的影響,特斯拉中國工廠及其背后的中國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很好的說明這一點。有市場人士認為,中國的汽車業(yè)務不僅僅是一個有利可圖的巨大市場,蘋果也希望它能夠像特斯拉汽車一樣重新受到中國消費者的歡迎。 5月22日晚間,富臨精工公告稱,公司近日與華為簽訂協(xié)議,公司被確定為華為新能源車載減速器及相關零部件產品的供應商,雙方未來將圍繞核心技術產品及產業(yè)資源,在新能源電驅動總成領域開展合作。 根據證券時報報道,華為品牌部相關人士回應稱,公司沒有造整車的計劃,目前暫不清楚公告中涉及到的零部件的采購用途,內部正在核實信息。另一位知情人士分析稱,合作應該僅限于新能源車三電領域,不涉及整車。 雖然華為回應否認了整車計劃,但華為在汽車業(yè)務上的布局也一直在逐步推進。本月初華為官方宣布,近日攜手首批18家車企正式發(fā)布成立“5G汽車生態(tài)圈”,加速5G技術在汽車產業(yè)的商用進程,共同打造消費者感知的5G汽車,包括一汽集團、北汽集團、比亞迪、宇通集團、東風集團等。據了解,自2019年4月發(fā)布全球首款5G車載模組MH5000以來,華為已經向生態(tài)圈伙伴與眾多車企提供了5G車載模組MH5000、5G車載終端T-Box平臺等產品和技術,支撐5G汽車以及5G+C-V2X智能網聯的應用創(chuàng)新。 因貿易戰(zhàn)下中國消費者對華為產品多有支持,華為不涉及整車的業(yè)務布局,可能會令蘋果的汽車計劃松一口氣。 有市場人士認為,如果蘋果確定推出蘋果汽車,其業(yè)務重心依然將放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這意味著蘋果公司很可能模仿特斯拉,在中國建立蘋果汽車的超級工廠,此前也有消息指出蘋果公司希望在中國建立汽車工廠,同時在供應鏈上和寧德時代有過接觸,意在動力電池領域進行合作。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日前也表示,寧德時代將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向特斯拉供貨,供貨產品將不限于磷酸鐵鋰或者三元電池,這意味著如果蘋果整車計劃得以推進,寧德時代等中國A股公司可能將在特斯拉、蘋果之間左右逢源。(許諾)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