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沒有及時還款,逾期記錄產生后很受影響,最近想要買房直接就被銀行拒了。嘗試進行異議申訴和找中介修復,但實際了解才發(fā)現(xiàn)并不簡單。”9月28日,用戶王洋(化名)向北京商報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歷經了自行申訴和尋求代理兩種途徑的王洋,最終放棄了提前修復征信。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調查發(fā)現(xiàn),征信修復行業(yè)報價混亂,用戶很難區(qū)分。代理人員在線下通過房產中介、小貸公司等渠道進行獲客,在操作征信修復時也存在諸多難點。
報價混亂用戶生疑
在《征信修復“智商稅”(一)|致興征信層層收代理,被指違規(guī)展業(yè),代理商怎么辦》報道中,北京商報記者揭露了市場上有機構違規(guī)從事征信修復業(yè)務、招收加盟代理等亂象,代理商繳費加盟后才發(fā)現(xiàn)問題重重。
北京商報記者也與多位存在逾期記錄的用戶進行了溝通,受到高報價、按條計價的收費方式影響,即便有金融貸款需求的用戶也同樣躊躇不前。同時,多位受訪用戶認為,征信修復就是簡單的“拿錢辦事”,對于其背后的難易程度并不了解。
一名存在多條逾期記錄的用戶王洋(化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自2017年以來,其持有的多家銀行信用卡陸續(xù)產生了逾期記錄,2019年后逐漸還清了欠款但記錄未能消除。“最后一家銀行的逾期是發(fā)生在2020年初,是受到疫情和家庭重大變故影響。”
疫情期間金融機構對于用戶減免政策,也讓當時計劃買房的王洋有了對逾期記錄作出異議申訴的想法。王洋稱,最先就想通過政策對疫情期間的逾期進行處理,在還款時也與銀行工作人員進行了溝通,通過銀行異議申訴渠道提交了相關材料,但最終未能通過審核,“銀行也能看到征信報告上的其他逾期記錄,這也說明逾期并非偶然事件,自然就不會處理了”。
用戶委托中介修復征信時所需要填寫的部分信息
而在進行征信異議申訴的過程中,王洋也從網(wǎng)上了解到了征信修復這一操作。“原本以為就是給錢走‘特殊渠道’,最后還是要通過銀行的這一申訴渠道,就感覺效果要打上問號了。不花錢我也可以自行申訴,交了錢也不能保證解決問題,還要承擔資金損失的風險。”
另一方面,除了修復效果待定外,市場中介人員給出的修復報價參差不齊也讓王洋產生了質疑。期間王洋陸續(xù)聯(lián)系了三家聲稱可以進行征信修復的機構,同一條逾期記錄給出的報價是2500元至6000元不等。王洋認為,報價差價過大也意味著行業(yè)整體是無序的,其可信度也將再打折扣。
北京商報記者從一名銀行業(yè)從業(yè)人員處了解到,用戶提出的征信異議申訴后,銀行會重新嚴格核實信息并形成報告,但申訴成功率非常低,“銀行對于用戶征信審核本就十分嚴格,真實有特殊情況或報送錯誤的情況,用戶可以自行提出申訴”。
入行一年的“個人征信異議申訴師”高飛也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當前征信修復市場定價混亂,部分有需求的用戶在咨詢價格后便沒有下文。
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分析指出,帶有付費性質的征信修復行業(yè),當前仍處于黑箱狀態(tài),大量機構打著“代理、服務”的旗號,以“擦邊球”的形式無資質開展征信業(yè)務相關業(yè)務。用戶缺乏對信用的足夠了解,信息不對稱導致此類機構橫行,用戶受騙。
“近兩年來用戶對于征信修復的警惕性有所提高,也是多方宣傳的結果。但仍有用戶認為用錢就能夠解決逾期問題,實質上也是一種錯誤的價值觀。用戶合規(guī)征信意識不足,也說明當前的教育和宣導工作做的不夠,還需要進一步強調其重要性。”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孫揚補充道。
線下引客實操太難
近年來,圍繞征信修復,招攬用戶、出售相關培訓課程等廣告在各類公開平臺時有出現(xiàn),引起多方關注,但關于征信修復的各類騙局同樣屢見報端。北京商報記者在揭露了加盟亂象后,也向從業(yè)人員進一步了解了征信修復生意的獲客和真實收益情況。
在談及收入水平時,高飛忍不住“大吐苦水”。據(jù)高飛介紹,行業(yè)內獲客大多是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組合渠道進行,線上通過貼吧、微博以及各類短視頻平臺進行業(yè)務介紹,讓用戶主動聯(lián)系;線下則是通過當?shù)胤慨a中介、汽車4S店小貸公司等業(yè)務員,介紹有金融貸款需求但存在逾期的用戶,業(yè)務員可以獲得20%的分潤。
“在加盟前公司著重宣傳了行業(yè)‘錢’景,以此吸引代理商加盟,處理一位用戶的一條逾期記錄至少2000元,一個月招攬10位用戶即可至少收入2萬元。但實際展業(yè)過程卻是困難重重,很難從中獲得收益。”高飛指出,“為了吸引用戶,我的報價更是一降再降,最低500元也能接單。但最后又會被卡在銀行那邊,入行一年來累計投入近10萬元,但一單都沒有做成。”
北京商報記者多方了解到,當前市場上開展征信修復相關業(yè)務的機構層出不窮,提供該業(yè)務的機構本質上是利用法律許可的“征信復議”制度,幫助用戶通過銀行征信異議申訴渠道,幫助客戶進行申請,但實際成效極為有限。
用戶委托中介修復征信時所需要填寫的部分信息
高飛也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通過銀行異議申訴渠道,就需要有充足的理由向銀行發(fā)起申請,此前不少同行均是以生病住院等不可抗力因素為由異議申訴,但現(xiàn)在銀行對該部分內容審核更為嚴格。不少機構也轉向通過抓銀行漏洞“威脅”銀行撤銷記錄,包括在辦理信用卡前未向用戶進行風險說明、報送逾期信息前未告知用戶等,但由于難以掌握證據(jù),這個方法也很難實行。
孫揚指出,當前市場上此類征信修復機構,多通過信息包裝和各類話術向銀行進行申訴,期間還夾雜著大量只收錢、不干活的騙子公司,嚴重危害真實的信用市場。征信報告的意義在于如實反映用戶的征信狀態(tài),金融機構由此進行風控審批。
孫揚表示,如果信用可以“隨意修復”,就失去了反映真實信用情況的本意,不論是銀行還是監(jiān)管方,都不會允許此類事情發(fā)生。
中國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專委會委員安光勇更是直言,圍繞征信修復產生的加盟、收費等行為均屬違法行為,監(jiān)管部門已經多次強調,網(wǎng)站處理異議申訴和信用修復不向各類主體收取任何費用,同時未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通過其他渠道代理辦理異議申訴和信用修復。
加強整治嚴打出局
在多位業(yè)內人士看來,征信修復的生意之下,受到“錢”景吸引的代理商,迫切想解決逾期問題的用戶,雙雙淪為了從事此類業(yè)務機構的收割對象。大量機構以所謂“幫助用戶合理申訴,助力構建社會信用體系”為名,大行圈錢之實。
銀保監(jiān)會發(fā)布風險提示
但對于第三方代理開展征信修復等問題,央行、銀保監(jiān)會等均已多次發(fā)布風險提示。央行方面強調,社會上一些打著“征信修復”旗號,號稱花錢就“可以修改不良信用記錄”的公司,是不法分子利用了信息不對稱以及借款人的僥幸心理,騙取“代理費”“培訓費”等,社會公眾要提防受騙。
央行方面指出,秉承規(guī)范與培育并重的原則,合理引導有條件、有資質、有資源的征信機構進入市場,同時加強對未經審批或備案從事征信業(yè)務,以及打著“征信修復”的幌子非法騙取錢財?shù)冗`法違規(guī)行為的打擊整治。
央行在2021年1月披露的《征信業(yè)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也曾提到,以“信用信息服務、信用服務、信用評分、信用評級、信用修復”等名義對外提供征信功能服務的,適用于該管理辦法。
孫揚分析認為,“信用修復”納入監(jiān)管范圍、規(guī)范經營是必然趨勢,市面上違規(guī)展業(yè)的機構也必然會在嚴格整頓下出局。
對于如何整頓根治這一亂象,孫揚強調,地方金融監(jiān)管部門以及市場監(jiān)管部門要嚴格把關此類公司的注冊,打擊違法違規(guī)的信用修復服務,對于欺騙和偽造信用情況,甚至中介機構和金融機構內部人員內外勾結,開展修復信用的行為,要嚴厲打擊。金融監(jiān)管部門要加強對于金融機構的此類事宜深度檢查和回溯,并在監(jiān)管評級中予以反映。此外,還要通過多宣傳、多教育,構建健康良好的信用觀,引導用戶不過度使用貸款和信用卡,要適度消費和借貸,通過正規(guī)渠道來處理信用相關問題。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wǎng) |環(huán)球周刊網(wǎng) |新商報網(wǎng) |中國商界網(wǎng) |互聯(lián)快報網(wǎng) |萬能百科 |薄荷網(wǎng) |資訊_時尚網(wǎng) |連州財經網(wǎng)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wǎng)河南 |網(wǎng)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wǎng) |勵普網(wǎng)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wǎng)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wǎng) |深圳熱線 |財報網(wǎng) |財報網(wǎng) |財報網(wǎng)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wǎng) |中原網(wǎng)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wǎng) |全球經濟網(wǎng) |消費導報網(wǎng) |外貿網(wǎng) |重播網(wǎng) |國際財經網(wǎng) |星島中文網(wǎng)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imtoken下載 |imtoken |名律網(wǎng)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wǎng) |佳人網(wǎng) |稅法網(wǎng) |法務網(wǎng)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尼達尼布翻譯 |媒體采購網(wǎng)
中國資本網(wǎng)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wǎng)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