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媒體最新報道,由英國和美國聯(lián)合制作的戰(zhàn)爭題材影片《1917》今年將會在中國院線上映。這部影片在2020年獲得了三項奧斯卡技術獎項,攝影指導羅杰·狄金斯也憑借此片得到他職業(yè)生涯的第二座小金人。早前,影片還獲得了美國金球獎最佳劇情片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七項大獎,成為去年英語世界值得關注的影片之一。
《1917》的惜敗與尷尬
毫無疑問,《1917》的觀感是震撼的,尤其是在大銀幕和杜比聲效技術的加持下,整部影片給人帶來的視聽感受無與倫比。導演薩姆·門德斯(Sam Mendes)和他的團隊創(chuàng)造了幾個動人的場景,比如主人公斯科菲爾德漂浮在流水落花中享受的片刻寧靜,比如他橫跨整個戰(zhàn)場給上峰報信,足以讓人聯(lián)想起影史上那些最為成功的戰(zhàn)爭電影或戰(zhàn)地文學。與此同時,影片在技術層面的完成度的確很高,體現(xiàn)出極高的工業(yè)水準。拍攝過程中,薩姆·門德斯和他的攝影團隊下了很大力氣進行實驗、試拍,羅杰·狄金斯甚至在手機上安裝了6個App來幫助他完成氣象預測,最終完成了一個近乎不可能完成的戶外拍攝任務。
實際上,在奧斯卡頒獎前的各類“風向標”獎項里,《1917》一直都是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的大熱門,但事與愿違,面對《寄生蟲》這樣一個十年一遇的超級強敵,《1917》最終的落敗并非意外。這個結果,彰顯了兩個重要的問題:
其一,英語電影目前處在“內(nèi)外交困”的關鍵轉(zhuǎn)型期。從外來看,英語電影,尤其是好萊塢電影在藝術水準方面已經(jīng)有落后于亞洲后起之秀的趨勢。從內(nèi)來看,網(wǎng)飛(Netflix)、亞馬遜(Amazon)等流媒體對好萊塢電影以至美國電影院線都構成了實質(zhì)性的威脅,眾多導演開始選擇資金更加雄厚、更能給予創(chuàng)作自由的流媒體而非傳統(tǒng)制片廠,從而導致了愈發(fā)嚴重的人才流失和長期的創(chuàng)作保守化傾向。盡管幾大片廠一再收購、整合,但似乎仍然難以擺脫這種惡性循環(huán),加之這次新冠疫情的肆虐,美國院線長時間幾乎顆粒無收,流媒體已經(jīng)接近實質(zhì)性勝利。
其二,無論是《寄生蟲》的大獲全勝,還是早前“最佳外語片”更名為“最佳國際影片”以及學院獎有限接納流媒體電影(可入圍但難獲獎),都顯示出美國電影學院已經(jīng)意識到好萊塢電影所面臨的危機,于是開始了頗具彈性的應對,即對世界電影進行重新審視和吸納。不過,這種做法到底是飲鴆止渴,還是真的能為美國電影或好萊塢電影帶來一些新鮮的養(yǎng)分,還有待觀察。
應該說,無論從哪個角度看,《1917》都是所有奧斯卡提名影片當中最為保守的那個:它是一個“院線/英語/戰(zhàn)爭片”,唯一可能給人帶來新鮮感的可能是它超乎尋常的攝影技術。盡管如此,《1917》也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富有新意:早在五六年前,《鳥人》就憑借“偽一鏡到底”的長鏡頭贏得了奧斯卡評委的青睞,獲得了最佳影片等四項大獎,而此一回無非就是把偽一鏡到底挪到了室外,充其量可以算是一次對“墨西哥三杰”的高仿。
也許我們還應該強調(diào)一下銀幕和音響對電影體驗的重要性,但也該意識到一點,即這種外在的更新?lián)Q代只是在某種程度上強化了觀眾的視聽體驗,但這種感官刺激與電影語言的完善與革新還相去甚遠。極端一點說,或許當我們把一個抖音視頻放在杜比影院里,也能帶來“史無前例的驚人體驗”,但偉大的(至少是更具有審美價值的)電影理應更具有顛覆性和挑逗性。
長鏡頭的臃腫與膚淺
《1917》的尷尬,一部分在于它深深地依附于近年來一個讓人頗有些遺憾的趨勢:伴隨著數(shù)字攝影技術的發(fā)展,長鏡頭越來越趨向于臃腫和膚淺,好像鏡頭可以變得無限長,也因此可以無限表達某種“連續(xù)性”,至于它到底為什么要連續(xù),這種連續(xù)到底能給影像帶來什么新的維度,很多創(chuàng)作者其實并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以《1917》為例,它的長鏡頭在使用和構造上就是有點想當然,長鏡頭帶來空間的連續(xù)性以及由此而來的真實和沉浸感似乎已經(jīng)不證自明,但事實上這種形式與真實感之間的關系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更多的是變成了一種噱頭。
更讓人難以忽視的是具體執(zhí)行上的平庸——回看阿方索·卡隆執(zhí)導的《人類之子》,就可以清晰地感知到《1917》中的攝影機是多么滯重,其運動多么乏善可陳,其試圖傳達的緊張感是多么虛幻無力。如果放棄這種偽一鏡到底的強制性技術設定,電影的可能性、豐富度和想象力或許還能被進一步激發(fā)出來。
長鏡頭可以完成的任務、所能承載的美學觀念有很多,不僅可以表達復雜的連續(xù)運動,更重要的是它也意味著一段連續(xù)的時間。我們在塔可夫斯基的《鄉(xiāng)愁》里跟隨詩人安德烈秉著燭火艱難折返,之所以能夠切身體會到他的堅定與痛苦,并因他的犧牲精神而動容,不僅因為他的運動,更因為那段令人無比煎熬的時間本身;我們有感于《大象席地而坐》里人們對生活的無力,不僅在于人物之間的交流之不可能,更在于四個小時的片長所具有的厚度。
然而,《1917》所能為我們提供的,其實只是一段虛假的時間:一天一夜被壓縮在兩個小時當中,以至于對于電影里的時間我們完全無法真正感知,它既不讓人感到漫長,也不讓人感到緊張,除非有人不斷提示或者鐘聲響起,甚至在這時我們所能意識到的也并不是時間本身,而是一個時間點的迫近。這也為長鏡頭的使用畫出了又一個問號:一段殘缺的時間,真的有必要(偽)一鏡到底嗎?
“超級英雄”是對戰(zhàn)爭反思的不足
當然,說到底,影片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于它缺乏對戰(zhàn)爭的深入思考和批判,基本將戰(zhàn)爭反思導向了一個非常保守的方向。似乎對編導來說,影片想要呈現(xiàn)的就是一場個人英雄主義歷險,其間主人公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最終抵達了終點。在這里,戰(zhàn)爭很大程度上變成了一場構圖秀、燈光秀。在很多場景里,我們驚嘆于光影之美,比如照明彈在如林的斷壁殘垣上空飛舞,陰影如爪牙般不斷變形,將主角吞沒其中。這樣的場景難免讓人心頭一顫,但這種美很大程度上與人物無關,與戰(zhàn)爭無關,與命運無關。
技術將戰(zhàn)爭描繪得美輪美奐,甚至有些動人,它并不能激起我們對戰(zhàn)爭的厭棄或者思考,反而很容易讓觀眾把戰(zhàn)場當成一場夢境或者兒戲,讓人感慨于一個人如何可以通過某種被神話化的努力拯救眾生。這是一種智識上的淺薄甚至倒退。
《1917》給了我們一個堅實的預設,那就是鏡頭一定會跟隨主人公來到結尾,子彈永遠打不著他,換言之,他不僅僅是英雄,而且是100年前的“超級英雄”。實際上很多戰(zhàn)爭電影為了避免這種危險的簡化,都作出了非常成功的嘗試,比如群像式的《細細的紅線》,其給人帶來的危機感是極其強烈的,整部影片缺少一個絕對主角,甚至最像主角的那個人最后也光榮犧牲了。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戰(zhàn)爭中生命的脆弱性成為主題;又或者在庫布里克的《全金屬外殼》里,我們跟隨的主角只是影片兩段式結構的旁觀者,由此給了我們一個超越戰(zhàn)爭、評判戰(zhàn)爭的途徑。但《1917》看似自洽的故事結構和(偽)一鏡到底,向我們昭示了一種危險的內(nèi)在邏輯:在戰(zhàn)場上,一面是被命運眷顧的超人,另一面是被超人拯救的炮灰。真正的人、活生生的人,卻失去了主體地位。
在影片結尾,主人公走過一列又一列傷兵,他呼喚著戰(zhàn)友哥哥的名字,沒有人應答,而這不正是每一場戰(zhàn)爭的真實寫照嗎?那些因戰(zhàn)爭而失去肢體,失去意識,以至于失去一切的人,永遠都沒有被召喚的可能,他們沒有名字,但他們卻是所有人。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wǎng) |環(huán)球周刊網(wǎng) |中國創(chuàng)投網(wǎng) |教體產(chǎn)業(yè)網(wǎng) |中國商界網(wǎng) |互聯(lián)快報網(wǎng) |萬能百科 |薄荷網(wǎng) |資訊_時尚網(wǎng) |連州財經(jīng)網(wǎng)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wǎng)河南 |網(wǎng)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wǎng) |勵普網(wǎng)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wǎng)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jīng)網(wǎng) |深圳熱線 |財報網(wǎng) |財報網(wǎng) |財報網(wǎng) |咕嚕財經(jīng)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jīng)濟網(wǎng) |中原網(wǎng)視臺 |財經(jīng)產(chǎn)業(yè)網(wǎng) |全球經(jīng)濟網(wǎng) |消費導報網(wǎng) |外貿(mào)網(wǎng) |重播網(wǎng) |國際財經(jīng)網(wǎng) |星島中文網(wǎng)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名律網(wǎng)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wǎng) |佳人網(wǎng) |稅法網(wǎng) |法務網(wǎng)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wǎng) |聚焦網(wǎng) |參考網(wǎng) |熱點網(wǎng)
亞洲資本網(wǎng)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wǎng)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