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的 " 白人飯 " 想必你已經(jīng)體驗過了——芝士包胡蘿卜、原只青瓜、水洗蔬菜,頂多再加幾片面包,不用鍋、不開火、不用盤,連調(diào)料都省了。
沒體驗過的也不必體驗了,除了味道不好,錢包、健康,方方面面都很好。
它幾乎就是 " 做飯糊弄學 " 的終極形態(tài)。自從有了 " 糊弄學 " 這個自洽的避風港,年輕人在做飯這件事上徹底放松了,主打一個怎么簡便怎么來,能吃就行,成功治愈了年輕人的廚房恐懼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胡蘿卜 + 青菜的 " 白人飯 ",真的能吃飽嗎?(圖 /@埃麗斯啦啦啦)
創(chuàng)建于 2020 年的豆瓣 " 糊弄學 " 小組,如今已經(jīng)吸納了近 35w 成員。秉持著 "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糊弄 " 的原則," 糊弄學 " 已經(jīng)從一門 " 語言藝術(shù) ",進化成適用于任何領(lǐng)域的 " 行為藝術(shù) "。
那么,誰是全網(wǎng)第一個糊弄做飯的人?在一切有跡可循的互聯(lián)網(wǎng)," 罪魁禍首 " 并不難找。
" 糊弄學 " 萬能句式。(圖 / 圖源網(wǎng)絡(luò))
2022 年 10 月,第一則糊弄做飯的視頻出現(xiàn)在小紅書上。
遠赴德國留學的 @一只懶俠,因為不會做飯,去餐廳、點外賣又囊中羞澀,只好在家有啥吃啥,隨便糊弄。
在鍋的左半邊煎雞蛋,右半邊放入蘑菇、凍蝦,接著用微波爐熱個面條、冷凍菠菜,再與鍋中的菜會合,放入差點忘記放的香腸,加點過期的醬,攪拌均勻,邊煮邊吃。
在國外,外賣不僅價格昂貴,還得等很長的時間,便宜好保存的冷凍蔬菜和成品肉才是冰箱常備。留學生想要填飽自己的 " 中國胃 ",很多時候還是得靠 " 做飯糊弄學 ",才能度過在異國他鄉(xiāng) " 不知道吃什么 " 的煎熬時刻。
" 做飯糊弄學 ",是不少留學生的救贖。(圖 /@黃鴨嘎嘎嘎噢噢噢)
留學生不得已而為之的 " 做飯糊弄學 ",沒想到給國內(nèi)獨居青年打開了做飯的新思路。
原來做飯不必像老媽" 做飯1 小時,吃飯 5 分鐘 "那樣大費周章,也不必緊跟食譜,精準到克,細致擺盤那么耗費心神。
Up 主 @一口香雞腿在 B 站推出了《95 后吃飯糊弄學》系列,其中的代表作 " 有手就會黃燜雞 ",開幕就給人暴擊——第一步,先將吃剩的、已經(jīng)凍成啫喱狀的雞湯倒入鍋中加熱。
不用懷疑,這一塊真是 " 雞湯 "。(圖 /@一口香雞腿)
待雞湯沸騰后,依次加入雞腿肉、蘑菇、手撕青椒,再加點鹽調(diào)味,煮熟就可以出鍋了。隨后,博主還做了點主食,在鍋中放入面條、年糕、米飯、一把雜糧、午餐肉、青菜、沙拉、剩菜,最后再打個雞蛋。
當你皺著眉頭想問 " 這玩意兒能吃嗎 " 的時候,博主吃了一大口,對著鏡頭豎起了大拇指。
辣椒炒肉,精髓就是外賣吃剩的辣椒。(圖 /@一口香雞腿)
早期的 " 做飯糊弄學 ",遵循三大原則:非必要不切菜、非必要不裝盤、非必要不刷鍋。
主要還是在備菜階段 " 偷懶 ",能用手掰、用剪刀剪的絕不用菜刀,能直接用鍋吃的絕不裝盤,能用一個鍋做的菜絕不洗第二個鍋。
這樣做飯,真的是冒著 " 生命危險 "。
" 做飯糊弄學 ",其實和當代年輕人的精神高度契合——拒絕被定義。
雖然做什么菜都像 " 東北亂燉 ",但至少能做到葷素搭配、均衡營養(yǎng),專治挑食。
你可以說這是 " 偷懶 ",但至少他們沒有點外賣,而是自己親自動手做飯了。
即便材料、做法都充滿著敷衍的氣息,也沒有賣相可言,但最后的成品往往味道還不錯。
展開想象的翅膀,啥都能往鍋里放。
只是萬萬沒想到,"做飯糊弄學"這股潮流逐漸向著離譜的方向去了。
吃剩的薯條、雞塊通通放到鍋里炒,出鍋前還不忘加點剩下的番茄醬。
做飯甚至不用鍋、不開火,直接用自熱火鍋的加熱包做飯。B 站 Up 主 @李梨的宿舍生存日記 用加熱包做出了兩菜一湯——鴿子湯、涼拌脫水蔬菜、冒菜、白米飯。
用加熱包做的兩菜一湯。(圖 /@李梨的宿舍生存日記)
最近流行的 " 白人飯 " 更是將 " 做飯糊弄學 " 發(fā)揮到了極致,已經(jīng)不能算是在做飯了,而是在做" 生命體征維持餐 "。
明明可以輕輕松松點外賣、出去吃,年輕人為什么要為難自己糊弄做飯呢?無他,只因一頓飯的價格,逐漸水漲船高。就連曾經(jīng)物美價廉的中式快餐也成了 " 快餐刺客 ",讓打工人高攀不起。
打工人 " 湊合 " 的一生。
據(jù)網(wǎng)易數(shù)讀統(tǒng)計,在一線城市,老鄉(xiāng)雞、大米先生等五個中式快餐品牌一頓工作餐的平均價格是 40 元,新一線城市估算價格為 35 元。
以工作日每餐均價 40 元的價格計算,一線城市白領(lǐng)一天兩頓工作餐,一個月按 21.75 個工作日的方式計算,他們一個月在吃飯這件事上就得花 1740 元。
按 2022 年城鎮(zhèn)人均可支配月收入計算,每月工作餐支出得占據(jù)月收入約三分之一。毫不夸張地說,對于初入職場的實習生、新晉打工人而言,每月拿著微薄薪水,一天兩頓外賣就能把錢包掏空。
這還沒算每月的房租水電,和朋友聚會等花銷。囊中羞澀的年輕人,不得不 " 洗手作羹湯 ",糊弄著學做飯了。
每月工作餐支出費用,算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圖 / 網(wǎng)易數(shù)讀)
B 站 Up 主 @干飯王咔咔炫推出的《90 后攢錢買房,下班后吃什么》視頻系列,只用一個鍋、一把剪刀、一雙筷子就做了不少便宜好吃的 " 大菜 ":11 元的糖醋里脊、16 元的麻婆豆腐、13 元的楊梅雞翅 ……
菜做好了,直接盛一勺飯進鍋里,就是平底鍋版蓋澆飯。連評論都表示驚呆了:" 最后只洗了一個鍋、一把剪刀、一個勺子!"
稍微多做點菜,連明天的午飯都有著落了,真香。
平底鍋的 " 實用面積 ",原來這么大。(圖 /@干飯王咔咔炫)
DT 財經(jīng)發(fā)布的《2021 青年廚神修行實錄》數(shù)據(jù)顯示,近 80% 的年輕人有烹飪的習慣。
其中,在一二線城市,每周都要做幾次飯的年輕人,占比達到 48.1% 和 55.8%。在四五線城市,這個數(shù)字分別為 41.9% 和 39.6%。
對于獨居青年而言,做飯始終是逃不掉的 " 必修課 "。只是,一人份的飯,實在太難做了!
買菜恨不得論根買,買多了吃不完只能眼睜睜看著它們發(fā)爛發(fā)臭;最孤獨的時刻不是一個人吃飯,而是蒸米飯連電飯鍋鍋底都鋪不滿;做一次飯得吃三天剩菜的痛,讓年輕人在做飯前不得不三思:吃得完嗎?上班不累嗎?躺平看劇不香嗎?
有網(wǎng)友一次煮了一周的米飯。
后浪研究所發(fā)布的《2022 年輕人下廚報告》顯示,近六成年輕人認為,收拾廚房是做飯中最讓人煩心的事。
即便飯菜做得再好吃,一轉(zhuǎn)頭看到滿桌的殘羹冷炙、碗筷杯碟、凌亂的廚房,心情都能瞬間暴躁。
而 " 做飯糊弄學 " 的 " 偉大 " 之處,就在于其扭轉(zhuǎn)了年輕人對于做飯的偏見——原來做飯也可以這么方便、快捷。
如果說隨著年紀增長,愛上做飯是遲早的事情,那么討厭洗碗,則是一輩子的事。(圖 / 后浪研究所)
切菜不一定得用砧板、菜刀,還可以用一把萬能剪刀;做飯也并不需要那么多碗碟,畢竟腌肉也可以直接用鍋;想吃啥就放啥的一人食,也終于讓年輕人體會到下廚房的快樂。
另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收獲是,"做飯糊弄學",原來還有減肥的奇效。
告別了重油重鹽的外賣,轉(zhuǎn)投 " 做飯糊弄學 " 懷抱的年輕人,都在不知不覺間減重了——雖然不知道是吃瘦的,還是餓瘦的。
逐漸糊弄的帶飯日記。(圖 /@大腦切片)
電影《飲食男女》中,大廚老朱每周日都會花整整一天的時間,做出一桌豐盛的菜肴,只為將一家人團聚到飯桌上。從買菜到下鍋,親手做一桌豐盛的菜肴,這樣的余裕,似乎只屬于事業(yè)有成、有錢有閑的成功人士,而并不屬于還在為生活奔忙的年輕人。
經(jīng)歷過生活暴擊的年輕人都懂,無論從時間還是金錢上來說,做飯都是一件再奢侈不過的事兒。
做飯,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圖 /《飲食男女》)
沒有時間好好給自己做頓飯的年輕人,難道就是沒有生活的可憐人嗎?
那可未必。
雖然只愿意花 10 分鐘做快手糊弄飯,他們卻愿意花 3 小時逐幀跟著視頻教程開一個熱帶魚缸;不惜花高價找黃牛買票,只為看偶像開的演唱會;他們甚至愿意用一個月的時間,給自己做一個手工鉤織包包。
等他們興致來了,他們也可以變成左手捧著一杯紅酒,右手拿著鍋鏟做飯的 " 閑人 "。
在一眾糊弄做飯的視頻中,3 小時開魚缸顯得格格不入。(圖 /B 站截圖)
"做飯糊弄學",是年輕人最后的倔強。
或許對年輕人而言," 做飯 " 這樣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 " 生存之上,生活之下 " 的不妥協(xié),也是對生活實質(zhì)內(nèi)容最低程度的保留。
相較于在手機外賣軟件上點一份套餐,下班后翻找冰箱、清洗蔬菜、做飯洗鍋,這樣一套流程走下來,對 " 自己還活著 " 這樣的存在能更有實感,而不至于覺得自己是上班流水線、下班預(yù)制菜,成了社會工廠里的小螺絲釘一枚。
生活,就應(yīng)該隨性自在。每個人都有權(quán)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偶爾糊弄一下也沒什么不可以。
關(guān)鍵詞: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wǎng) |環(huán)球周刊網(wǎng) |中國創(chuàng)投網(wǎng) |教體產(chǎn)業(yè)網(wǎng) |中國商界網(wǎng) |萬能百科 |薄荷網(wǎng) |資訊_時尚網(wǎng) |連州財經(jīng)網(wǎng)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wǎng)河南 |網(wǎng)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wǎng) |勵普網(wǎng)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wǎng)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jīng)網(wǎng) |深圳熱線 |財報網(wǎng) |財報網(wǎng) |財報網(wǎng) |咕嚕財經(jīng)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jīng)濟網(wǎng) |中原網(wǎng)視臺 |財經(jīng)產(chǎn)業(yè)網(wǎng) |全球經(jīng)濟網(wǎng) |消費導報網(wǎng) |外貿(mào)網(wǎng) |重播網(wǎng) |國際財經(jīng)網(wǎng) |星島中文網(wǎng)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wǎng)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wǎng) |佳人網(wǎng) |稅法網(wǎng) |法務(wù)網(wǎng) |法律服務(wù) |法律咨詢 |成報網(wǎng) |媒體采購網(wǎng) |聚焦網(wǎng) |參考網(wǎng) |熱點網(wǎng)
亞洲資本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wǎng)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