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外貿從業(yè)人士來說,與印度合作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歷史上曾有一句話流傳:“印度賺的錢都花在印度,一分別想帶回家?!边@意味著,雖然印度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但與其進行合作需要冒很大的風險。不久前,中國小米公司被印度罰款551億盧比,而且這個罰款決定不能上訴。接著,印度開始對其他在該國的中企進行“訓話”,并制定了一系列新規(guī)。
【資料圖】
針對中國手機制造商,印度提出新條件
印度媒體近期報道稱,印度政府為了保護本國企業(yè)的競爭力和對中企進行打壓,對所有在印度經營的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提出了若干新要求。據悉,這些要求包括中國手機廠商必須有印度資本,并且占股比例至少為51%。另外,這些企業(yè)的高管職位如首席執(zhí)行官、首席技術官、首席財務官以及首席運營官等,都必須由印度籍人士擔任。
這些新要求被視為印度政府對中國企業(yè)施加的一種壓力。盡管有些人認為這些措施是保護本國利益的正當手段,但許多人也對其合法性和道義性提出了質疑。
在世界經濟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保護本國企業(yè)的做法無可非議。但印度政府對中國企業(yè)施加的新要求是否具有合法性,則需要仔細權衡。
專家:赤裸裸的霸凌!相當于變相收購中企
針對印度的舉措,有一名了解中企在印度情況的知情人士指出,印度政府視中國企業(yè)的這種行為為“霸凌”和“變相收購”,盡管事實上他們并未花費任何資金。
另一位專家也提及印度政府早前對中國企業(yè)提出類似需求的情況。盡管印度政府懷揣發(fā)展經濟、產業(yè)以及推動“印度制造”的雄心壯志,但多年來外國投資者對其政策與做法常常撻伐。如這些政策與做法給外部留下了商業(yè)環(huán)境低劣的印象,則新德里將遭受沉重損失。
中企在印成績斐然,怪不得印度政府眼紅
據了解,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在印度市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2023年第一季度已經成為該市場的領導者。中國品牌vivo、小米、OPPO和realme分別占據了印度市場的17%、16%、12%和9%的出貨量份額,這四個品牌的合力讓中國品牌在印度市場占據了54%的份額。
印度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其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購買力受到限制,因此印度市場不得不依賴于中國商品。這也正是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在印度市場獲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同時,這也是印度政府眼紅,決定對中企出手的原因之一。
根據復旦大學研究員林民旺的說法,印度市場仍然對中國企業(yè)有吸引力。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企業(yè)會再大規(guī)模進入印度市場。最近,一位印度官員向《金融時報》表示,印度政府沒有軟化對中國企業(yè)的態(tài)度,但愿意聽取他們的意見。只要這些事情對國家有利,他們就會考慮執(zhí)行。
還有其他在印經商人員表示,印度政府希望改變現狀,讓當地人才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參與進來,并將印度發(fā)展成為中國企業(yè)的出口基地。
不過,無論印度政府最終如何決定,以目前的中印關系,以及印度的“誠信”,印度未來要想留住外企,恐怕會很難了。印度一直心心念念的想要超越中國,還需要多從自身找問題。
關鍵詞: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成報網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