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張樨樨:OPEC+減產,中國油價要漲嗎?
2023-04-08 09:38:01來源: 觀察者網

4月2日,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石油輸出國聯盟歐佩克,加上以俄羅斯為首的其他主要產油國組成的合作聯盟(OPEC+)宣布進一步減產。

在俄烏沖突一周年、銀行業(yè)危機逐步發(fā)酵、美聯儲加息和美國持續(xù)拋售戰(zhàn)略原油儲備以對抗通脹壓力等背景下,OPEC+的這一舉措,無異于和美國對著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無怪有報道稱,沙特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正在實施“沙特優(yōu)先”(Saudi First)的經濟政策,還有高盛經濟學家評論,“沙特不像以往那樣,傾向于把自己的經濟利益置于支持美國利益之下”。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截圖

另一方面,能源危機已經過去50多年,美國早已從中東石油的最大買家蛻變成原油的凈出口國,在石油美元根基有所松動之際,沙特、阿聯酋等國與中國之間出現一系列以人民幣支付的能源貿易,拿到人民幣作為石油貿易的價款之后,他們有的選擇去中國投資建廠,有的可以用于購買油田技術和服務。

這些現象都成為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天風證券研究所能源開采首席研究員張樨樨就此接受觀察者網采訪,分享她的觀點:

觀察者網:對OPEC+國家來說,本次減產的動力是否強烈?為何在西方制裁俄羅斯,全球原油成品油庫存偏低的情況下宣布減產?

張樨樨:OPEC+最主要還是出于財政平衡的考慮,因為以沙特為代表的OPEC國家的主要外儲和財政收入來源都是原油或能源品的出口。對一些商業(yè)化運作的能源公司來講,他們會考慮盈虧平衡油價,對于沙特來講,它的盈虧平衡油價就是財政平衡油價,過去大約在80美元/桶左右,隨著近年來一些經濟轉型的努力,財政平衡油價的水平也在逐步小幅下降,最近IMF的研究認為,這一水平已經降到70美元/桶左右,但是當國際油價跌破80美元/桶,OPEC就會有一些動作。

這次的減產是近期的第二次,第一次是在去年10月,國際油價也跌破了80美元/桶,OPEC+就出手減產了200萬桶/天,但只持續(xù)了一個月。3月初,國際油價再次跌破80美元/桶,但是OPEC+這次出手減產的時間點已經略微超出市場的預期,原本市場預期,在美國和歐洲的銀行問題爆發(fā),油價開始快速下跌之后,OPEC+是不是很就會再度作出反應,但是當時OPEC+并沒有作出反應,國際油價也因此一度跌破70美元/桶。

總體來看,OPEC在70-80美元/桶的價位上去減產維護油價的動機確實是很強的,但這次為何在減產上有一定的延后,應該有地緣政治的背景,但確實很難分析。

WTI原油期貨周K線(箭頭為OPEC+上次和本次宣布減產處)

觀察者網:能否簡單復盤此前一年中OPEC+減產和美國釋放戰(zhàn)略石油儲備(SPR,下簡稱“戰(zhàn)儲”)庫存、美聯儲加息的博弈邏輯?

張樨樨:美國實際上在俄烏戰(zhàn)爭開始后不久,去年3月底就開始釋放戰(zhàn)儲,到去年11月,美國第一輪SPR釋放正式結束,整個過程略超過半年時間。

按照當時100萬桶/日左右的釋放量,累計釋放約1.8億桶,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戰(zhàn)儲釋放,使美國自1973年能源危機開始積累起來的原油戰(zhàn)略儲備,尤其是頁巖油時代積累下來的過剩產能和儲備消耗掉了大半,基本回到了80年代以前的儲備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幾乎在同時,也就是從去年5月份開始,美聯儲超預期連續(xù)多次加息,這兩個是主要因素。再加上美國政府為了對抗通脹的一系列動作,包括拜登持續(xù)喊話本土石油、煉化企業(yè)增產、到中東訪問斡旋要求沙特增產(雖然沙特沒有服從)等,使油價得到抑制,形成了我們去年看到的油價前漲后跌的市場反應。

“前漲”的過程從80美元/桶來到120美元/桶,是市場先驗戰(zhàn)爭、后續(xù)對俄制裁、以及俄羅斯石油供給減量的預期。5月之后急轉直下,到年底基本跌回80美元/桶的水平,基本上是一個倒V型走勢。

今年,美國又有一波新的戰(zhàn)略石油儲備釋放,不過,本輪釋放分歧較大,美國法律規(guī)定戰(zhàn)儲釋放和回補不能同時進行,原本一部分市場預期認為,今年在70美元/桶的價格上,美國會在一定程度上回補戰(zhàn)儲,因為戰(zhàn)儲需要應對戰(zhàn)爭、災害等各種極端情況,去年以來這輪巨幅的戰(zhàn)儲釋放的消耗客觀上應該有一定的回補。

但是今年的通脹壓力繼續(xù)存在,油價總體來講還是比較強勢,所以美國不但沒有回補戰(zhàn)儲,反而要求進一步釋放戰(zhàn)儲。此前油價一度跌到近70美元/桶時,美國也沒有停止釋放戰(zhàn)儲,所以,可能在尋找一個更低的價位去回補,但現在又遇到了OPEC+的減產,所以這個減產的時間點比較微妙,也讓美國有一點難以應對。

英國《金融時報》去年6月報道拜登訪問沙特

觀察者網:俄烏沖突背景下,本次OPEC+聯合減產壓力是否比往次聯合減產壓力小?是怎樣的邏輯?

張樨樨:我不認為減產和俄烏沖突有太大的關系,應該說,從2020年之后,OPEC執(zhí)行力就在持續(xù)增強。2020年是一個重要的契機,新冠疫情引發(fā)的市場暴跌之后,OPEC很快就對減產達成了高度的一致,而且在后續(xù)的執(zhí)行過程中得到了非常好的落實,甚至落實效果率一度超過100%,這也帶來了油價在2021年的持續(xù)回升和2022年俄烏沖突背景下的持續(xù)攀升。2020年是一個把OPEC和俄羅斯、哈薩斯坦等這些非OPEC國家聯合在一起,形成“OPEC+”的一個關鍵時點。這些國家在維護油價的過程中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財政和外儲情況都有一定改善。

相比OPEC+的減產和維護油價的市場影響力,俄烏戰(zhàn)爭的影響實際上比較小,盡管在戰(zhàn)爭初期,市場在交易俄羅斯原油供應出現大幅下滑的邏輯,甚至有預期認為俄羅斯將因為受到制裁出現200-300萬桶/日的供應缺口,但是最終市場發(fā)現,俄羅斯可以采用各種方式規(guī)避制裁,俄羅斯的原油出口幾乎沒有受到影響,預計今年后續(xù)會有50萬桶/日的少量影響,但這可能不是對OPEC+達成一致意見的關鍵影響因素。

俄羅斯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裁的影響,其產量至少是難以增加的,或許會有小幅下降,那么,在OPEC+的減產聯盟里,對俄羅斯“搭便車”的擔憂會有所下降,這實際上有助于加強減產聯盟的執(zhí)行力。

觀察者網:美國近年來在中東影響力減弱,這一背景與OPEC+減產是否有一定聯系?

張樨樨:美國的中東影響力減弱是肯定的,但是這與OPEC+達成減產協議的內在聯系確實難以分析。

從美國對中東影響力問題,我們可以從經濟、政治兩個方面來看。

從貿易粘性上來看,美國原油進口和出口在貿易格局里的地位一直在發(fā)生變化,尤其是2013-2014年美國頁巖油革命之后,它的石油產量上漲較快,導致美國從原油的凈進口國變成了凈出口國,美國對中東原油的依賴本身在削弱,相應的,中東國家對美國的依賴也在削弱。

所以我們現在能看到,沙特、科威特以及其他中東國家在貿易領域跟中國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他們跟中國的一些企業(yè)簽訂戰(zhàn)略合作、綁定一些石油銷售的動作比較多。

從政治層面上來看,上述現象帶來的影響是隱含的,也是必然的。舉例來說,2018年,沙特記者卡舒吉事件爆發(fā)后,美國以此為要挾,推動沙特增產原油,當時沙特處在比較被動的位置上,被迫增產。作為對比,我們看到本輪博弈中,拜登去年出訪中東,再次拿出來記者事件出來說事,想讓沙特再次增產,幫助美國平抑國內通脹壓力,實際上沙特沒有給出什么回應。這是比較明顯的一個例子。

觀察者網:能不能談談減產對原油價格的傳導機制?

張樨樨:這實際上是一個簡單的供給收縮邏輯,因為這一輪OPEC減產的總體幅度是60萬桶/日,如果再加上俄羅斯此前已經宣布的減產50萬桶/日,實際的邊際減量幅度在110萬桶/日,對于全球原油消費來講,這大約是略超1%的供給影響,可能有人會認為1個百分點并不多,但從實際的供給平衡表來講,100萬桶的供需的差異將帶來很可觀的影響。

當然,現在的需求側處在一個比較微妙的狀態(tài),從年初開始,中國的需求是確定的,復蘇是在持續(xù)的,而且應該說達到、甚至略超市場預期,目前中國的成品油需求已經達到了比較強勢的程度,除了航空煤油之外的其他的各油種,包括下游化工品的的消費力度都已經比較強,隨著國際航線的重啟,航空煤油方面后續(xù)還有一定的修復空間。

但是,目前歐美的需求前景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從后疫情時代的經濟恢復進程來說,歐美的去年幾乎相當于中國的今年,去年他們的出行和各項經濟活動就開始恢復了,但是到了今年,從表觀現象來看,消費出現了停滯,如果從市場預期來看,考慮到美聯儲在加息上的強勢立場,以及一系列銀行風險持續(xù)出現,需求是否會衰退,是有不確定性的。

今年市場預期有150萬桶/日的需求增量,其中100萬桶/日左右自于中國的需求增長,包括印度在內的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可能還有少量增長,但是對歐美,我們給的預期基本上是0增長。

在150萬桶/日增量的假設前提下,如果疊加OPEC+新進減產的100萬桶/日,對應全球原油供需平衡應該是整體去庫存,尤其到下半年,庫存去化較多的時候,會出現對油價的抬升作用。

但是如果由于OPEC+的減產推升全球通脹壓力,進一步推升美聯儲的加息預期,甚至加息周期可能延續(xù)到明年的話,那么對于原油的需求預期會有抑制。目前,原油市場處在OPEC+和聯儲的博弈中,我們認為,OPEC+基于自身目前的市場影響力,不會輕易放棄減產,比如,如果減產100萬桶/日能夠帶來國際原油價格10%以上幅度的提升,使這些國家能夠在80美元/桶的財政平衡油價水平上保持更長時間,減產對他們來說就是合適的,反之,如果到某個臨界點,減產對原油價格的影響不明顯,無法維持或推升油價在較高水平,那么OPEC+國家對于減產的一致性就要受到考驗,有些國家會考慮扭轉策略,轉向增產保市場份額,這些現象在歷史上都出現過。

觀察者網:整個局面對中國有什么影響?

張樨樨:對中國的影響,一是可以單純從貿易的角度來講;另一個方面,最近可能大家比較關注石油的人民幣支付方式。

如果單純從成本角度去看高油價的話,對中國帶來的成本壓力是很大的,因為中國石油消費量結構中70%都是進口油,而且進口比例在逐年擴大,當油價上漲的時候,對于整個行業(yè)下游,比如煉油、化工、各種材料端以及終端消費品都會帶來成本壓力。

值得關注的是結構性因素的變化,本來,原油作為全球大宗商品,其流通性較強,其定價應該有很強的全球統一性,但是我們注意到,從去年開始,石油市場其實出現了分化,尤其是在去年12月份,歐盟和G7國家對俄羅斯的原油和成品油實施了制裁,設定了價格,俄油和其他油的價格分裂幅度較大。

根據我們近期對中國進口原油的價格統計,可以看到中國進口的俄羅斯原油,對比沙特的、阿聯酋、巴西等其他中國常用油種大概要低10美元/桶,相應的,中國進口俄羅斯原油的比例出現小幅增加,現在俄油已經略超沙特,成為中國的最大進口來源油種。當然,增幅最大的是印度,從俄烏戰(zhàn)爭和制裁之后,歐洲不買俄油,印度的增量采購最多。對于中國的具體企業(yè)來講,買與不買俄油,會帶來加工成本上的明顯影響,比如原油初級加工業(yè)務,實際加工利潤也就是10美元/桶,如果油價降低10美元,對于下游會出現較大的吸引力。

還有一個受關注的點是人民幣結算問題。我們最近看到,在高油價背景下,中國在中東的地緣影響力同時在提升,這兩件事情結合,共同促成了一系列人民幣支付的現象。

比如,最近有一筆來自阿聯酋的LNG進口貿易使用了人民幣,也有巴西和其他個別中東國家也提出,雙邊貿易可以使用人民幣支付,據我們了解,中國跟俄羅斯的石油貿易中也有不小的比例已經使用人民幣支付了。這對中國的相關的一些煉化品種的國際化,或者一些油田服務、煉化產業(yè)鏈企業(yè)本身走出去的前景會比較利好。

最近大家可能也關注到,沙特在中國有兩個新的投資,一是沙特阿美斥資246億美元收購榮盛石化10%的股權,成為重要的戰(zhàn)略投資者,榮盛石化是既是民營企業(yè),也是國內除“兩桶油”以外的最大的煉廠;另外,沙特阿美參股30%,參與了兵器集團旗下的北方華錦化工集團的新煉廠項目建設。這是雙贏交易,既符合沙特的產業(yè)鏈布局方向,因為沙特阿美需要在一些新興市場去布局煉化資產;同時,也符合石油人民幣的大背景,因為沙特阿美收購榮盛石化的10%的股權,實際使用的支付幣種是人民幣。

也就是說,沙特拿到人民幣作為石油貿易的價款之后,可以去中國投資建廠,也可以用于購買油田技術和服務。我們已經看到,海油工程、中油工程都已經有中東地區(qū)的項目已經開始作業(yè),去年,中海油服的鉆井平臺在沙特拿到了新簽合同。如果我們看沙特阿美的報表,可以發(fā)現它未來幾年在上游油氣勘探開發(fā)領域的資本開支計劃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長的,我們認為,中國油服企業(yè)未來在沙特和其他中東市場有較大的潛在空間。在這樣的經濟循環(huán)中,人民幣就可以流通起來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LV推出充氣夾克多少錢?lv是什么檔次?
  • 三星手機業(yè)務換帥是哪一年?三星手機為什么撤出中國?
  • 股票配資是什么意思?個人做股票配資違法嗎?
  • 數據中心機房是干什么的?idc機房主要用于哪些工作?
  • 周樂偉接班董明珠真的嗎?格力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yè)嗎?
  • 小米技術委員會厲害嗎?米家是不是小米旗下的公司?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