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國際 > 正文
(尋味中華|非遺)雨林深處船型屋 黎族家園“守望者”
2025-07-13 14:44:33來源: 中國新聞網
在海南島西部的熱帶雨林深處,一間間形如倒扣木船的茅草屋靜臥于山坳之間。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村落”海南省東方市江邊鄉(xiāng)白查村——海南目前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黎族船型屋村落,被譽為“黎族最后的精神家園”。

船型屋是黎族傳統(tǒng)民居,因外形似篷船而得名。屋頂覆蓋厚厚的茅草,幾乎延伸至地面,形成獨特的船篷造型。屋內不設窗戶,僅有兩扇對開門,分別位于“船頭”和“船尾”;門開后,涼風穿堂而過,形成天然的通風系統(tǒng)。

5月12日,俯瞰海南省東方市白查村船型屋。(無人機照片) 中新社記者 駱云飛 攝

東方市博物館館長秦巍介紹說,這種建筑形式兼具防潮、隔熱功能,展現(xiàn)了黎族人民在熱帶雨林環(huán)境中的生存智慧。

屋內中央矗立三根高柱,兩側六根矮柱支撐。秦巍向記者解釋說,黎語中,高柱稱“戈額”,象征男人;矮柱為“戈定”,象征女人;三柱六椽,寓意一個家由男女共同支撐。

船型屋的營造實為一門“與自然對話的藝術”。黎族先民就地取材:格木為柱,麻竹為梁,茅草覆頂,白藤捆扎框架,稻草混泥糊墻。

“茅草編織與屋頂鋪設是船型屋營造的核心”,東方市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傳承人符打因說,每片茅草需經曬干、捶打軟化后,由制作人雙手以竹片交叉纏繞固定,編成近3平方米的致密草片。以80平方米的船型屋為例,屋頂需鋪設180多片茅草,每片茅草經過綁扎后長達3.2米。

5月12日,東方市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傳承人符打因在編織用于修建船型屋的茅草?!≈行律缬浾?駱云飛 攝

茅草鋪設時需遵循“S型交疊法”,“這種流線型拱頂結構,不僅使雨水順滑傾瀉,更能抵御臺風。”符打因說,整個建造過程中,不使用一顆釘子,全靠藤條綁扎固定。

2008年,“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次年,東方市白查村村民集體遷入新村,老村船型屋得以完整保留,成為研究黎族傳統(tǒng)建筑的重要活態(tài)樣本。

白查村現(xiàn)存87間船型屋,包括6間谷倉和7間“隆閨”。谷倉選址于村落邊緣或耕地中心,地板懸空,內部用泥巴封堵縫隙,防水防潮,還能抵御鼠蟲蛇的侵擾。“隆閨”則是黎族青年男女相識相戀的場所,承載著獨特的婚俗文化。

然而,船型屋的靜態(tài)保護曾面臨挑戰(zhàn)。符打因說,茅草頂每三四年需更換,藤條易腐,無人居住的屋子衰敗更快。“最困難的是材料越來越難找,年輕人外出務工,學習這項技藝的人越來越少。”

如今,文旅融合發(fā)展打消了他的憂慮。包含民宿、黎族特色餐廳、文化展館等設施的白查驛站落成,村民開始重返老村,織黎錦、教藤編,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做起導游,為游客提供研學指導。

5月12日,海南省東方市白查村船型屋吸引游客目光?!≈行律缬浾?駱云飛 攝

“海南熱帶雨林和黎族傳統(tǒng)聚落”申報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也為船型屋的傳承與保護帶來新機遇。東方市對白查村旅游資源進行保護性開發(fā),建成白查博物館、文創(chuàng)展銷館、黎族手工坊和研學教育基地等,投資修繕船型屋,并培養(yǎng)船型屋營造技藝傳承人。

從2020年起,東方市每年開展10期培訓班培養(yǎng)傳承人?,F(xiàn)今,白查村共有23名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傳承人。

東方市鄉(xiāng)村振興投資有限公司文旅板塊負責人宋書源表示,未來將進行船型屋活態(tài)復原,鼓勵村民回到老村,開設研學課程,讓游客體驗原汁原味的黎族生活。

6月下旬,白查村新一輪黎族船型屋修繕全面完成,不少游客慕名而來。站在白查村高處遠眺,雨林深處的船型屋與青山綠水相映成趣。符打因說:“以前住船型屋是為了生活,現(xiàn)在保護它,是為了不讓黎族傳統(tǒng)文化技藝消失。”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喜訊|杭州寶翰物聯(lián)科技(茶肆郎)獲中瑾科技集團900萬元天使輪投資攜手共筑茶飲新紀元
  • 擺脫 “黃氣臉”:為什么你的美白總沒效果?薇瑟拉黃金微針來支招
  • 百雀羚首份社會責任報告:樹行業(yè)標桿,展國妝擔當
  • 水光針頭:回購流失背后,醫(yī)美機構的競爭力正在“褪色”
  • 五大新品震撼發(fā)布,美的樓宇科技打造行業(yè)碳索躍遷新范本
  • 甩開蠟黃臉,成就燈泡“發(fā)光肌”:潤致緹透帶來全新抗衰提亮方法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