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焦點新聞 > 正文
人臉搜索技術被濫用 背后技術倫理成為行業(yè)討論焦點
2021-09-29 10:16:59來源: 北京日報

近日,個別網民為弄清一張照片中的男主身份,兀自使用“人臉搜索”技術,結果張冠李戴,引發(fā)了一場基于不實揣測的輿論風波。目前,當事人已就種種傳言向警方報案。

毫無疑問,這又是一起造謠傳謠導致無辜者受害的典型案件,而其中作為鬧劇始作俑者的“人臉搜索”技術,亟須引起社會廣泛警覺。所謂“人臉搜索”,簡單說就是“人臉識別”的民用版,技術應用初級,使用門檻較低。但問題在于,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生物識別特征,“人臉”的應用必須局限于安全的環(huán)境當中。在一些公司的所謂“人臉搜索”業(yè)務中,任何人都可以拿著他人照片進行檢索,而當人人都可以幾乎無成本地起底他人隱私,勢必造成技術能力與危害結果的嚴重不對等,引發(fā)嚴重的社會問題。

誕生于實驗室,成熟于商業(yè)化,普及于低成本,回顧過往,技術讓生活更美好,基本都源于使用門檻的降低,但互聯(lián)網時代對這一“科技向善”的傳統(tǒng)路徑提出了挑戰(zhàn)。不同于實體產品有缺陷可以停產銷毀,互聯(lián)網技術傳播快、復制廣,一旦出現(xiàn)應用問題,很難做到即刻消除。就拿之前引發(fā)廣泛爭議的“AI換臉”來說,盡管相關部門三令五申不得開展“深度偽造”,但在網絡上,這種技術的算法代碼包和視頻作品仍廣為流傳。有些“被換臉者”出于自我炒作沒有深究,有些受害人則因遭過度惡搞憤怒不已。從這個意義上說,目前識別率還不高的“人臉搜索”一旦形成氣候,必將引發(fā)更多社會爭議,及時在萌芽狀態(tài)遏制其野蠻生長,才能將危害降到最低。

時至今日,互聯(lián)網技術已深度嵌入大眾生活,這也意味著,技術一旦作惡,勢必要付出龐大的治理成本。因此,在技術研發(fā)時周密權衡利弊,在應用推廣前最大限度審慎,應當成為基本的技術倫理。然而放眼現(xiàn)實,從網絡貸款到虛擬貨幣,大量互聯(lián)網平臺對于利益的渴求遠超對創(chuàng)新的審慎,導致大量技術未經充分驗證就投入市場,給社會秩序造成不小的破壞,負面影響至今仍難消弭。這種浮躁功利的“創(chuàng)新”路子,引得不少人匆匆入局,“不裝剎車就上路”,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市場秩序需要整頓,現(xiàn)實中的法律制度也得跟上。平臺企業(yè)之所以敢于盲目展開各種技術試驗,很大程度就在于其潛在的侵權行為,多局限于民事權利范疇。“民不舉官不究”“誰主張誰舉證”,龐雜繁復的維權之路讓很多受害人只得忍氣吞聲。即便一番折騰最終維權成功,有限的懲罰也往往不痛不癢,難以形成震懾效應。眼下,這一問題已經引發(fā)相關方面關注。《民法典》中就明確對互聯(lián)網侵權行為做出懲罰性賠償規(guī)定。而近段時間最高法發(fā)布的一系列“人臉識別”相關司法解釋,則進一步對案件審理做出指導,有效降低了維權成本??梢哉f,法治的力量正在劃定網上行為的底線、紅線,這無疑是對身處技術洪流中的大眾的堅實保護。

網絡時代,安全第一。一方面,我們需要監(jiān)管不斷進步,防止“技術至上”肆意妄為;另一方面,每個人也應有所警覺,盡量不在互聯(lián)網發(fā)布有關個人隱私的信息。決不能讓旨在拉近人們距離的互聯(lián)網技術,一步步淪為自由交流的障礙。

關鍵詞: 人臉搜索技術 技術倫理 濫用手段 社會問題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qū)飄起幸?!澳晡秲骸? /></a></li>
                                                    <li><a href=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zhàn)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