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白電市場風向標”的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海爾智家近日披露了今年上半年的成績單。三家企業(yè)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增長,呈現良好發(fā)展勢頭。值得注意的是,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都在財報中表示自己是行業(yè)第一,“火藥味”十足。此外,格力電器市值首次被海爾智家超越,丟掉“白電三巨頭”市值老二的位置。
美的集團領跑行業(yè)但增速放緩
今年上半年,三家白電巨頭都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雙增。
具體來看,美的集團在營收和歸母凈利潤總額上更具優(yōu)勢。美的集團實現營收1738.1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150.09億元;海爾智家的營收總額居次席,上半年實現營收1116.19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68.52億元;格力電器上半年營收為910.52億元,歸母凈利潤為94.57億元。
從毛利率來看,上半年海爾智家整體毛利率為30.1%,其他兩家企業(yè)都低于30%。海爾智家在財報中表示,毛利率提升主要因為其提升了高端產品占比,消化成本壓力,持續(xù)優(yōu)化供應鏈,提高效率,以及處置了低毛利業(yè)務。
雖然美的集團仍然表現不俗,但中國商報記者發(fā)現,其營收和凈利潤增速是三家中最低的。具體來看,海爾智家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大增16.6%和146.4%,利潤三位數增長遠超營收增幅,盈利能力持續(xù)提升;格力電器業(yè)績相較去年有所回升,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0.32%和48.64%;而美的集團的凈利潤僅增長7.76%,增長明顯放緩。
對此,美的集團在半年報里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持續(xù)反復、上游原材料成本大幅波動及人民幣升值等致使盈利端承壓,美的集團開展了部分銅材的期貨操作業(yè)務,同時利用銀行金融工具,開展了部分外匯資金業(yè)務,以降低現貨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和規(guī)避匯率、利率波動風險。
但家電分析師劉步塵認為,原材料持續(xù)漲價,吃掉了美的空調的一部分利潤,和格力電器的競爭,又吃掉了其一部分利潤。“畢竟為保住空調老大位置,美的空調的平均售價比格力空調的低15%左右。”劉步塵表示。
重現“空調一哥”之爭
值得玩味的是,在半年報中,美的集團和格力空調都聲稱自己才是“空調一哥”。
格力電器半年報稱,據暖通空調資訊發(fā)布的數據,上半年,格力中央空調憑借16.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繼續(xù)實現行業(yè)領跑;據產業(yè)在線統計數據,上半年格力家用空調內銷占比33.89%,排名家電行業(yè)第一。
而美的集團同樣引用了第三方數據作為佐證,據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美的主要家電品類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占比均實現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家用空調產品在線上與線下的市場份額均位居行業(yè)第一,分別達到37.6%和36.5%。
去年8月,同樣是半年報發(fā)布期間,美的集團首次超越格力電器,搶走了空調半年度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與此同時,美的集團空調業(yè)務線上市場份額超過35%,全網排名第一。時隔一年,雙方的爭奪仍在繼續(xù),究竟誰才是真正的空調第一?
劉步塵表示,自稱第一沒有意義,調查機構說誰是第一也沒有意義,誰是真正的第一只需看財報數據,誰的空調板塊收入高,誰才是真正的第一。從雙方公布的具體數據來看,上半年格力電器實現空調產品營業(yè)收入671.94億元,占總營收的73.79%,同比增長62.57%;美的集團上半年暖通空調貢獻營收764.08億元,占總營收的43.96%。
中國家電商業(yè)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張劍鋒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目前來看,雙方都是依據第三方機構的數據證明自己是行業(yè)老大,但除此之外,還有多項數據都可以比較,例如公開上游壓縮機的使用數量和庫存情況等。他認為,作為行業(yè)的兩家龍頭企業(yè),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沒必要將無謂的精力浪費在爭奪所謂行業(yè)第一的虛名上,它們更應該將重心放在產品創(chuàng)新與研發(fā)上。
格力電器市值首次被超越
對于格力電器來說,空調老大之爭或許還將持續(xù),但一直“跌跌不休”的股價和市值卻讓其丟掉了“白電三巨頭”市值老二的位置,市值首次被海爾智家超越。
截至9月1日收盤,格力電器股價為41.66元/股,總市值為2506億元,海爾智家股價為28.96元/股,總市值為2720億元,領先格力電器200多億元。
去年年底,海爾智家原先的上市公司海爾電器私有化退市,并入海爾智家。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的合并,可以進一步提高海爾家電業(yè)務的市值,拓展其在資本市場的想象空間。有分析人士認為,海爾電器私有化之后,會大幅增加海爾智家的營收和利潤,從而拉升上市公司的股價和市值。
格力電器市值首次被海爾智家超越,差距進一步擴大到200多億元,白電行業(yè)競爭格局要再次“變天”?“去年,格力電器市值下跌,今年市值繼續(xù)下跌,絕不是偶然的,必定有其內在的原因,一般認為,投資者對格力電器未來前景持不樂觀態(tài)度,才是格力電器市值不斷下跌的最主要因素。”劉步塵表示。
張劍鋒也表示,市值的不斷下滑也體現了資本市場對于格力電器未來發(fā)展的悲觀情緒。“大股東高瓴資本入主格力電器后,并未像當初承諾的那樣給予大量資金資源、人力物力的支持,而格力電器目前的幾次多元化改革效果都不理想,曾經具有優(yōu)勢的空調業(yè)務也逐漸被美的集團趕超,與此同時,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的接班人問題也一直懸而未決,因此大家對于格力電器管理層人才儲備是有擔憂的。種種因素累積后,形成了如今的局面。”張劍鋒表示。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新商報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imtoken下載 |imtoken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尼達尼布翻譯 |媒體采購網
中國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