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預見2023】洪灝:經濟復蘇之路并非坦途,消費需求復蘇預計半年時間方能重回疫情前水平
2023-01-20 16:41:37來源: 金融界

2023年是疫情管控放開后的第一年,也是“二十大”報告的開局之年。國際形勢仍動蕩不安,全球經濟將面臨衰退風險,主要金融市場仍有劇烈波動的可能;國內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也仍較突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3 年要從戰(zhàn)略全局出發(fā),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fā)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


(相關資料圖)

值此關鍵時點,金融界特推出《啟程:百位首席預見2023》,旨在通過專家分析解讀,為企業(yè)社會注入信心,給廣大投資者帶來啟發(fā)。

本期嘉賓:思睿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洪灝

思睿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洪灝

核心觀點:

全球經濟的參與者對于經濟前景依然過分樂觀,低估了經濟下滑的速度和漸行漸近的市場震波;

美聯儲持續(xù)貨幣收緊將不斷壓縮其國內的需求,2023年中國進出口將迎來巨額的貿易逆差;

面對疫情達峰和信心低迷的挑戰(zhàn),消費需求復蘇仍需一段時間,預計需要半年時間方能重回疫情前水平;

隨著中國人口結構和城鎮(zhèn)化進程的變化,房地產現在已經進入存量博弈;

在2023年穩(wěn)增長的導向之下,債務規(guī)模預計將明顯增長,地區(qū)間債務壓力差異將進一步凸顯;

2023年內需的釋放,將是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變量;

力度空前的政策生效尚需時日,復蘇之路并非坦途,消費需求和房地產回暖亦非朝夕之功。

以下為對話全文:

美國和全球經濟短周期加速下行

金融界:您認為當前影響全球經濟前景的最主要因素有哪些?

洪灝:首先是美聯儲方面,盡管市場普遍預期美國在2023年1季度加息完成,并根據美國經濟和失業(yè)的情況于 2023 年下半年啟動減息,但該預期過于樂觀。這一樂觀預期使得美股目前并未得到充分回調,風險依然如影隨形。美國維持鷹派策略的時間,可能比市場預期的更久,這是2023年需主要考慮的風險點之一。而美國通脹的黏性和中國經濟修復對大宗商品、能源需求的提振,也會對美聯儲貨幣政策構成掣肘,難以輕易轉向。中美貨幣政策取向的交錯期很可能是海外市場的一個動蕩期。

其次是中美經濟周期相互依存,東鳴西應,鑒于中國經濟短周期領先一至兩個季度,因此未來一至兩個季度,全球和美國的經濟周期仍會加速下行,而這一不確定性尚未充分反映在美股市場里。換言之,全球經濟的參與者對于經濟前景依然過分樂觀,低估了經濟下滑的速度和漸行漸近的市場震波。而美國的宏觀波動性也將通過匯率、大宗、股票和債券外溢至中國乃至全球市場。

另外,從通脹上來看,隨著歐洲能源價格和海運費用開始回落,歐洲通脹開始有所收斂,供應鏈瓶頸得到改善,同時能源危機通過各方的努力也有所緩解。而最新公布的12月CPI數據也進一步印證了美國通脹見頂放緩的趨勢。但通脹的回落預示著需求的減退,這也意味著全球經濟增長將承壓。

經濟復蘇之路絕非坦途

金融界:您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zhàn)?請您展望一下 2023 年的中國經濟?

洪灝:中國將一波三折、循序漸進地重啟,中國房地產行業(yè)將在政策支持下緩慢復蘇,而美國將在2023年步入衰退,三者共同構成了我們2023年展望的基準情景,而這也是2023年經濟和市場面臨的三大不確定性,任何一個不確定性的改善都會提高我們的基準情景收益率。

目前我們確乎看到了一些積極的改善信號:中國已經大刀闊斧地開放重啟,房地產“三支箭”利箭齊發(fā)。這使得籠罩于市場之上的不確定性有所消散,2023年中國的經濟前景也有所明朗。

但需要明確的是復蘇之路絕非坦途,盡管開放重啟的速度超乎想象,但面對疫情達峰和信心低迷的挑戰(zhàn),消費需求復蘇仍需一段時間,預計需要半年時間方能重回疫情前的水平;而消費大幅復蘇的前提取決于房地產的復蘇,盡管目前政策支持力度相當大,但相較于2014年房地產耗費一整年時間修復的行情,眼下房地產面臨的歷史性挑戰(zhàn)更為嚴峻,這也使得我們對復蘇所需的時間不容低估。

而從更長期的維度審視,房地產和中國經濟的關系已經發(fā)生了根本性轉變。隨著中國人口結構和城鎮(zhèn)化進程的變化,房地產現在已經進入存量博弈。這也是中國經濟需要直面的挑戰(zhàn)。

同時,疫情以來托底中國經濟的最大助力——出口,隨著內外需雙雙回落,于2022年10月同比增速(以美元計價)29個月以來首現負增長。2023年在海外衰退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國內出口增速可能會進一步下滑。用我們的經濟周期理論來審視,每七年一輪的中國出口中周期已于2022年初見頂并開始放緩,這一更為長期的下行趨勢也是需要直面的挑戰(zhàn)。而從中美需求的相對強弱來審視,隨著中國重啟,內需復蘇雖非一日之功,但方向一定是上行的,進而帶動進口回升;同時央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也對內需的擴張形成助力。與之相對的是,美聯儲持續(xù)貨幣收緊將不斷壓縮其國內的需求,由此2023年中國進出口將迎來巨額的貿易逆差。

金融界:在全球經濟下行的背景下,預計 2023 年我國經濟將有哪些核心增長點?

洪灝:2023年內需的釋放,將是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變量。

中央國債規(guī)模應加大發(fā)行空間

金融界:為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財政、貨幣政策還有哪些發(fā)力點?

洪灝:我們相信中國央行將繼續(xù)寬松,為內需的復蘇提供一臂之力。但流動性的擴張將是結構性、有針對性的,而非一攬子的全面寬松。同時進一步的降息降準,疊加抵押補充貸款的進一步放量和對房地產行業(yè)的有力支持應都可期。宏觀杠桿率將上升。但需要明確的是,這并非量化寬松。

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有力,特別是圍繞提振消費、吸引外資提供政策助力。同時針對目前壓制內需的結構性就業(yè)問題提供支持;并通過更加精準的稅收制度,合理調節(jié)收入分配,穩(wěn)定收入預期,激發(fā)內需活力。

但需注意的是,在2023年穩(wěn)增長的導向之下,債務規(guī)模預計將明顯增長,地區(qū)間債務壓力差異將進一步凸顯。中央需利用轉移支付提供支持,同時地方專項債規(guī)模適度增長,中央國債規(guī)模也應加大發(fā)行空間。

資本市場后期依然存在再度震蕩下探可能

金融界:2023 年我國資本市場將會有怎樣的表現?哪些領域值得關注?

洪灝:我們專有的資產配置模型——股債收益率EYBY模型顯示中國的在岸和離岸市場均于底部顯示出吸引力。盡管尚不確定是否是最低點,但市場的機會是遠遠大于風險的。無論是中國與全球經濟周期的關系、央行貨幣政策和房地產政策的托底,以及估值的周期,都顯示2023年中國資本市場回暖在即,所有中國資本市場的資產類別都應有所表現。

同時,美元長周期終現見頂之勢,其長期走勢開始掉頭向下,也預示著以人民幣、大宗商品、能源、周期性和成長型板塊為代表的中國相關資產類別均將迎來峰回路轉的行情。

我們相信周期性、成長型股票將更勝一籌。以CPI和PPI缺口來衡量的利潤率周期顯示中國利潤率周期正在擴張,而利潤率周期恰恰與周期性和成長型板塊的相對回報息息相關(前者領先周期性和成長型板塊的相對表現約四至六個月)。2023年,隨著中國經濟的觸底修復,以工業(yè)、材料、可選消費、房地產和信息技術為代表的周期性板塊應該會跑贏大盤。或者其弱勢表現理應有所收斂改善。與之相類似的,以互聯網科技公司為代表的成長板塊,其估值修復方興未艾。2022年11月中概股、恒生科技指數以及恒指的亮眼行情就是最佳力證。

當然,中國資本市場于2023年的修復,其過程不會一馬平川。修復的態(tài)勢取決于中國經濟復蘇的速度、外資對中國信心的重拾以及美國市場和經濟的干擾。當前上證走勢與 2013-2014 年接近,以史為鑒,未來三至六個月里股市的走勢依然會反復曲折,目前市場在底部反彈過程中,但后期依然存在再度震蕩下探的可能。

房地產已進入存量博弈,復蘇絕非一日之功

金融界:請您展望一下 2023 年房地產市場的走向?2023 年樓市能找回信心嗎?

洪灝:中國房地產行業(yè)將在政策支持下緩慢復蘇,是我們2023年展望的基準情景的三大要素之一。

2022年對中國房地產開發(fā)商而言是如蹈水火的一年。以史為鑒,目前中國房地產銷售和房地產開發(fā)資金來源的境況與2013-2014年相比更為堪憂(而兩個時期市場的走勢也頗為相似),彼時,由于2013年對房地產投機風潮采取限制措施,2014年房地產銷售依然耗費整整一年時間消化庫存,恢復元氣。

鑒于2014年房地產市場需要一整年時間修復,那么目前處于歷史性底部的房地產開發(fā)資金和商品房銷售的境況意味著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需要相當時間實現復蘇,而房地產復蘇絕非一日之功,緩慢復蘇的概率是4/5。

誠然,近期房地產“三支箭”利箭齊發(fā),政策托底力度不言而喻。但需要指出的是,政策的生效尚需時日,同時2014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回暖所依仗的遠不止幾次降準和降息以及一家政策性銀行的擴表,因此2023年政策大力支持之外,房地產復蘇依然將是一個緩慢曲折的過程,而這一過程也是信心逐步修復的過程,亦是以房地產投資周期衡量的中國經濟短周期最終越過其拐點的過程。目前經濟短周期正臨近轉折點,但不代表會馬上反轉,仍需一劑催化因素的助力在2023年里以開啟新一輪周期。

盡管從中長期維度審視,由于房地產已變成存量博弈,房地產重回2016年之前的黃金時代、房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低,但若以未來12個月為期間判斷,城鎮(zhèn)化進程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仍存,房地產依然可能會迎來一個短暫的恢復期。

金融界:新的一年,一切會變好嗎?我們該對 2023 抱有怎樣的期待?

洪灝:總的來說,2023年大概率應該會比2022年要好。無論是上述我們探討的中國經濟短周期的尋底,市場估值(尤其是股票估值)的周期性修復、利潤率周期的擴張、中國超預期的重啟,以及央行貨幣寬松、房地產托底政策等等,諸如此類,都支持我們對2023年的市場和經濟走勢抱持期待。

金融界:請用幾句話回顧2022并展望2023年的中國經濟,以及您對投資者的建議。

洪灝:回望2022年,中國經濟在疫情復熾、房地產深度調整、國際地緣政治沖突、海外歷史性通脹以及美聯儲鷹派加息的內外重重陰霾下趔趄前行,引無數投資者盡折腰。

展望2023年,“轉折”理應成為新一年的題中應有之義。內需的釋放將是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變量。隨著以房地產投資周期衡量的中國經濟短周期正接近其拐點,周期見底修復、中國資本市場回暖的機遇蓄勢待發(fā)。

但需要明確的是,力度空前的政策生效尚需時日,復蘇之路并非坦途,消費需求和房地產回暖亦非朝夕之功。市場尋底修復是一個曲折反復的過程,考驗的是投資者的耐性和心智,需要謹慎行事,順勢而為。我們要把握的是浩蕩奔涌的時代波濤,而非一時起伏的浪花。面對近在咫尺、目之所及的浪花,往往會令人產生直面巨浪驚濤的錯覺,然而后者必須置于更長遠的歷史維度進行審視考量。愿大家都能于市場紛亂的噪音中保持定力,穿云破霧,踏浪前行。與君共勉!

來源:金融界

關鍵詞: 中國經濟 貨幣政策 不確定性

專題新聞
  • 消費稅征稅范圍是什么(詳解消費稅的征稅對象)
  • 農行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理財會不會把本金虧完?
  • 中國股市開始于哪一年?股市最早出于哪個國家?
  • 車險險種怎么選?家用汽車保險怎么買劃算?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