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網(wǎng)絡電視臺 > 看新聞 > 國內新聞 > 正文
火星、隕石、地球的鈣同位素報告發(fā)布
2018-03-25 13:02:42來源: 科技日報

 

英國《自然》雜志21日在線發(fā)表一項行星科學研究成果,歐洲科學家發(fā)布了一項對內太陽系多個天體的鈣同位素組成的分析報告,該報告為地月系統(tǒng)的起源提供新見解。

巖質行星是指以硅酸鹽巖石為主要成分的行星。由于地球正是一顆巖質行星,所以這一類行星的起源與我們息息相關。而鈣是形成石塊的關鍵礦物質,科學家認為,其可以提供形成太陽系內巖質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材料的重要線索。

內太陽系的各天體中同位素組成的差異,可以用來研究隕石和巖質行星的關系。該研究方法通常默認同位素差異反映了天體離原行星盤中心的距離。因此,考慮到地球和月球的同位素相似度,這一猜想很難與地月系統(tǒng)形成的標準模型(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了原始地球)調和。

此次,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天文學家馬丁·舒勒及其同事,分析了來自火星、地球、隕石母體和灶神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是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的樣本的鈣同位素組成。結果發(fā)現(xiàn),鈣同位素比例其實與母體小行星和行星的質量相關,因此可以提供一個對它們的吸積時間尺度的替代。他們推斷,該關聯(lián)源自于原行星盤的巖質星球,其形成區(qū)域里大量鈣同位素成分的緩慢、平穩(wěn)的演化,反映了原始的外太陽系物質是如何進入經過熱處理的原行星盤內空間的,它與原太陽吸積物質相關。

研究人員最后總結,地球和月球高度相似的鈣同位素組成意味著,導致月球形成的那一次沖擊“事故”的“肇事行星”,是在原行星盤生命即將結束時形成的。

相關新聞
專題新聞
  • 唐山廣播電視臺少兒新春喜樂會錄制圓滿成功
  • 心中的寶塔山
  • 說說寶應彭城堂劉氏
  • 殘疾人奉獻愛心 重陽節(jié)慰問老人
  • 2017寶應青年千人毅行開始啦!一起邂逅這一道最壯觀的風景
  • 寶應微電影《歸途》讓“太平洋警察”火起來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052421   蘇ICP備15046309號-1

Copyright © 2017 Shenyang Radio and TV All Rights Reserved.